中国酒类产业走到了哪个阶段?
还是拿“酒”对标。中国酒类市场很少有人去关心,毕竟传统古老没有多少活力。但与日本一一对比,你会发现有些趋势惊人的相似。首先,中国新人类一代同样成为酒类市场主力消费群体。
尼尔森统计,在18-25岁男性消费者中,2019年白酒花费比过去一年增加的比例将达到47%,26-35岁男性消费者中,这个数据则是54%。就《商业评论》采访报道,当下年轻人的饮酒场景呈现多元化,江小白就将用“BROTHER”来概括这个时代的消费场景:B指的是酒吧(Bar),R是餐厅(Restaurant),O是办公室(Office),T是户外休闲(Travel),H就是在家喝酒(Home),最后加上人(ER)。
其次,作为中国传统酒饮,传统白酒的销量在下滑。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5-2018年,3年来中国白酒行业总量下滑了35%。意外的是,中国白酒中,味道偏向清淡的清香型酒、低度酒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6.1%、7.5%。
2018年,以轻口味高粱酒为主要产品的江小白,销售额就突破了20亿元,布局了全国70%的市场。按渠道划分,线上渠道、线下便利店,这种满足“开罐即饮”的渠道同比增长了33.9%和8.3%。作为线上酒类消费代表,1919酒类直供董事长杨凌江也曾表示,2019年1919目标管理门店将达到4000家以上,销售额过百亿。
此外,洋酒也在侵蚀中国本地酒的市场。在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心,我们还发现,这几年白兰地、威士忌的销售量在提升。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截至5月我国进口白兰地1472.15万升,进口额3.6亿美元,占烈酒进口总额的66.3%;进口威士忌877万升,同比增长9.8%,进口额8056万美元,同比增长22.6%。
中国市场的新酒饮时代到来。对于国际酒企而言,这是进入中国的好机会。比如6月,苏格兰威士忌通过高瓴收购进入中国;8月,保乐力加在四川峨眉山市占地60亩、年产2700吨的威士忌厂动工。但对于中国传统白酒企业,可能是一个预知的挑战机遇。
洋河反应得快,4月就与帝亚吉欧合作推出中式威士忌——中仕忌。茅台也尤其布局,今年其葡萄酒公司年会,集团领导罕见站台。2019年,整个中国白酒行业都在行动。为了触达新人类一代,1919与阿里合作,泸州老窖、江小白与腾讯合作,开启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元年。
商业世界,讲究未来不确定。但日本社会发展已经给出来一些周期性的信号,这或许是中国企业要去洞察的东西。
给中国的信号,不止于酒
酒行业的发展,不过只是中日经济发展关联性的一个缩影。
1、从创新创业角度看,名创优品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对标了日本的MUJI和UNIQLO。上世纪80年代,MUJI在经济泡沫中崛起,主打性价比、去品牌化阶层化的产品开始被新一代年轻人所接受。那时,日本人均GDP大概在8000美元左右。中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是在 2016 年,这一年名创优品成立,爆款产品是一个9.9元的零钱包。
2、从文化角度看,而今汉服文化的崛起与几十年前和服文化的鼎盛类似。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日本和服行业的高峰期为1975年,当时的市场规模为1.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50亿元)。
虽然如今,和服产业大幅缩水,但据央视财经报道:日本成人节和服人均消费过万,租赁市场成行业支柱。几十年后,中国汉服文化在更新一代年轻人群中兴起。截至2018年末,中国汉服市场消费人群已超过299万人。而根据中国汉服网估算,整个汉服产业规模已达10.87亿元。
3、公共社会治理方面,热闹一时的垃圾分类,又何尝不是在对标日本。1989年,东京垃圾总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90万吨,焚烧和填埋无力处理,必须通过有效分类来改进焚烧技术。
到1999年,日本立法,推出《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据介绍,东京大田区的分类指南长达30页,有500多个条款;横滨政府则将垃圾分为10大类,更详细的指南手册有27页。
到2014年,东京的垃圾总量为270万吨,比1989年减少了44.8%。而目前,上海每天的垃圾量超过2万吨,一年就是730万吨垃圾。
显然,在对标日本垃圾处理上,中国慢了半拍。正如程永华所言“你喜欢或讨厌,中日关系的重要性都在那里”。就算我们不看二战、不聊政治,日本对于中国而言,也算得上一位老师。
(来源:高斯财经 作者:黄晓军)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新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