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大量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要经历复杂的过程。冗余的中间环节令农民端因收购价格低失去种植积极性,市民端则因农产价格持续攀升影响生活品质。
据悉,传统产业链中,农产品需经由农民—小商贩—产地批发市场—小商贩—销地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消费者等6-8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成本要增加30%以上。
畅通“田间”到“餐桌”的渠道,减少“中间商赚差价”。《意见》提到,要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优化快递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近些年,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下沉农村,为产品打造了“田间”直通“餐桌”的渠道,显著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
拼多多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陈秋介绍,电商平台通过在供给侧利用大数据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了生产能力;在流通侧通过消除品牌商、营销渠道成本,将价格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
向夜间要经济
《意见》还指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上周国办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也提到,至2022年,要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实际上,多地政府已经开始行动,出台措施繁荣“夜生活”,向夜间要经济。
近期,北京市发布13条举措打造“夜京城”,促进夜间消费增长;天津市围绕海河打造夜间经济带,展示夜间城市魅力;广州市则宣称打造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成为城市新风尚。
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消费数据显示,有1400万青年晚8点后叫外卖到办公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
“深挖城市消费潜力,夜间经济确实是很管用,而且是见效快的一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接近1万美元,民众对于夜间高品质消费的需求会稳步增加。繁荣夜间经济是释放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
以北京为例,为了推动夜间经济,正在打造前门、国贸等首批“夜京城”地标,打造簋街、世贸天阶等首批“夜京城”商圈,打造回龙观、天通苑等首批“夜京城”生活圈。同时,延长4A级以上景区、图书馆开放时间。
中国这一轮繁荣夜间经济的新举措已不限于“吃吃喝喝”,而是一项包含“食、游、购、娱、体、展、演”的系统性工程。比如,北京推出的夜游颐和园、上海推出的夜游黄浦江等项目广受好评。
来源:国是直通车 王庆凯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