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线上集市架起了手艺人和消费者的桥梁,那么线下的集市则建立了民族村寨与都市人们的情感互动。将产品做成文化,把制造与消费、服务衔接,源自深山的手工艺术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打开市场空间。
以依文·中国手工坊“深山集市”为例,开办一年间,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十万件手工艺品成为“爆品”,上百万消费者体验到来自指尖的时尚。中国手工坊成立15年来,已对接超过3万名绣娘,提取了5000多个纹样,与诸多国内外企业进行了订单合作,其中不乏国际品牌。
“山村与都市彼此既有‘拿来’,也有‘给予’。这既是全新的经济模式,也是文化的交流与自信。”张庆辉说。
从打造数据库、搭建互联网平台对接资源,到开办集市“唤醒”市场,集市的背后凝聚了供应链的创新,也是共享经济的体现。通过共享设计、协同制造甚至共享商业,越来越多的“指尖手艺”正转化为“指尖经济”。
“如果说过去是感性的执着,那么今天找到了理性的坚持。”依文董事长夏华坚信,用文化的思维、共享方式做文创,将会催生百亿级产业。
集市“赶”好还需多方合力
集市里有产品、有制造、有文化、有情怀。它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也是新经济的探索与尝试。将集市“赶”好,由此激活更多创新、释放更多价值,同样需要共享思维,需要社会各界、产业各方的合力。
用集市留住手艺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认为,集市探索了一种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的新模式,但仍处在尝试阶段。要让更多人参与,仅靠企业推进或商业探索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合作模式、产业驱动等方面创新。“希望借助地方政府、相关协会挖掘和发现更多手艺人,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抱团’赶集,形成集合效应。”孙淮滨说。
张庆辉认为,随着集市覆盖范围扩大,将会面临如何平衡个性化生产和大规模市场需求等问题,需要找到更多生产模式和商业出口,需要政府、企业家、手艺人不断思考和尝试。
让集市催生双创。集市的空间是有限的,而创意和市场是无限的。专家建议,探索线下集市与线上的融合,并与更多流量平台合作共建双创平台,将手艺人、设计师、创业者、投资方等有机衔接,激发活力。
“不论线上线下,做好文化加法,手工艺保护和产业发展才会迎来双赢。”孙淮滨认为,集市的推进要注重品质、提升价值、融入精神,迸发更多文化力量。
来源:新华社 记者 张辛欣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手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