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多说了,大家只记住一句就好:很多“新消费”领域的产品,从创意到生产,将从“模拟时代”进化到“算法时代”。
(结合我之前文章曾说过,马云两年多以前在湖畔讲课说过一句预言:“未来,凡是通电的东西都会智慧化,数据化;凡是不通电的东西,都会个性化,定制化。”——如果马云猜的会成真,个性化、定制化的出现,绝逼不会是靠传统“模拟方式”单方向生产出来的对么?嘿嘿……打死不能再多说鸟~)
中国之所以今天“新消费”滔天巨浪到来,还是因为中国太大了,太复杂了,我喜欢将之描述为:庞大中国内部隐藏着很多个“国中之国”,把中国拥有五千万净资产的家庭拎出来,那也是个庞大的数字——隐藏在中国内部的这个“富豪之国”,超过瑞士超过摩洛哥。
中国还有几亿人刚刚从温饱解决没多久,开始消费更加多元的产品,成就“拼多多”几百亿美金市值只是第一步,这个“发展中国家”接下来会带动更多“新消费”品牌的崛起。
别忘了,“时尚”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自下而上”引发的,“亚文化”造就的各种中国内部“国中国”,威力大到你想都不敢想——举例来说,光绪十二年时,美国人上流阶层公认最好的饮料是茶呀!可是这时候呢,下层民众诞生了一种廉价的咳嗽药水——哦,这个东西今天叫可口可乐——依然廉价,几乎任何收入阶层都喝得起,巴菲特也喝,喝了一辈子。(但你会把那时的美国民众们喝廉价的可口可乐而不追求喝高贵的茶,叫“消费降级”吗?)
牛仔裤的历史也大致如此,十九世纪底层矿工穿的,又结实又便宜,但这种亚文化慢慢演化成时尚,火遍全球。顺便说一句,真流行开了,就会出现“新生态位”,可以做昂贵的牛仔裤了,到今天,几千块一条的也不稀奇。过两年等我闲了,写出巨著《战略就是生态位》一书,绝对牛逼,这是后话……
基于庞大“国中国”的亚文化打法,也有不少牛逼闪闪的案例,比如你们知道天猫咖啡第一现在是谁?是一个叫“三顿半”的古怪玩意儿,用一种“冷萃、无损、立即溶”的方式搞成胶囊,半瓶冰矿泉水倒进去一粒,晃一晃3秒就可以喝了,口味相当不错!重点是,这个奇怪的品牌,鼓励你放进可乐里混着喝,放燕麦奶里当早餐喝……无数潮人玩出花样。如果你是一个只玩自己咖啡豆磨粉,手冲,言必称各种“烘焙曲线”的原教旨发烧友,你当然可以看不起这种既便宜、方便、又放肆的喝咖啡方式,可是另一方面……万一是你老了呢?
“小罐茶”就在这方面吃了些亏,我自己买过,我觉得味道真的用心了,小罐里充氮气,也极大解决了传统器具不防氧化的问题。只可惜,没走出主打商务送礼的市场。没从“亚文化”入手,找到中国几千万喝得起这个价格的爱茶之人(说良心话,二十多块钱一杯的小罐茶和一杯星巴克比起来,真的贵?难道中国好茶就该贱卖?)
糟糕,我猜一写小罐茶,肯定引来很多黑粉,就和罗振宇似的,只要一露头,自带三千黑粉,哦,好像我自己也是,哈哈。不过,骂小罐茶的人,你们真的买来喝过么?(反正啊,很多套路,卖贵了就说是智商税,卖便宜了就骂是厂牌);我经常喝,我还自己在家玩过盲测,小罐茶赢了同价位甚至更高价位的茶。
而“得到APP”我就更肆无忌惮的夸了——用赫胥黎的方式说话就是,我愿意用接受火刑的方式来挺“得到APP”。甚至我思考过为啥“得到”招黑——就是因为,所谓好读书、愿意终身学习的人,也特么是个“亚文化群体”啊!中国有那么两三千万人很了不起啦,但罗振宇又太能忽悠,搞得被上亿人都知道了,结果呢,溢出的这部分人,平时根本也不看书、也不愿意深度思考,更不愿意了解什么国际政治学40讲,密码学30讲,医学通识50讲啥的……毫无疑问,得到APP上的课,都特么太严肃了,虽然老罗呕心沥血要求那些顶尖牛人用“说人话”的方式讲述,奈何知识点本身就是严肃的,再怎么通俗,也变不成郭德纲不是?
更何况,我上面一直说,“新消费”的新物种一出来,本该被原本高高在上的人群瞧不起——当年喝茶的看不起喝可乐的,穿定制服装看不起穿牛仔裤的,用刀叉吃饭的看不起用手抓汉堡的——认真看书的那极小一撮人,自然看不起用听“50讲”的方式学习一个知识领域的。
问题是话说回来,我想了解现代医学,难道真的去医学院读几年吗?(首先我也得考得上才行啊?)但我用了50讲的方式,听完薄世宁这位北医三院ICU主任的讲解,我还就是比原先的我懂了很多,这就够了。不出意外,我一辈子不会当医生啦,那我多出来的这部分“碎片知识”,到底是好事呢?还是好事呢?吹个牛逼,能比我平时阅读量、或读书量更大的人,从百分比上不会太多了,我都如此感谢“得到APP”带给我诸多繁杂知识——哎妈呀,你能居高临下嘲笑“得到APP无非是些碎片”,您能先把阅读量超过我好吗?
无非是一些毫不读书的人,用瞧不起碎片学习的论调,来掩盖自己根本不学习的堕落,以及用“你在贩卖焦虑、我不听我不听”来寻求自己不求上进时的心安理得。
我有个比喻,在商业领域,我愿意当胡斐,一辈子细细研究胡家刀法就够了。别的领域呢,比如绘画艺术、喝红酒、历史、医学、政治……我怎么可能同时深入?强练72绝技的那是鸠摩智,下场很惨的。那咋办呢?当袁紫衣嘛!每种武功,就学精华那么一两招,咱以繁杂取胜,啥都知道点,虽不精深,但样样都懂点——这种修炼,查理·芒格也很推崇呢!
所以我结论简单:自己吃饭领域当胡斐,每月至少读两三本本领域的书籍,而其他兴趣领域听得到APP,“高性价比”花点小钱儿,领略那各个领域的精华三两招,成为啥都懂点的袁紫衣,挺特么好!孩砸,下次嘲笑罗振宇之前,先问问自己,本领域的东西,你真的每月读了几本书啊?!还笑话别人碎片式学习,您的内裤有没有布料都单说呢,还嘲笑别人的围巾是碎片丝绸拼的……
哎呀,跑题了跑题了。说回中国“新消费”时代,“亚文化”是个无比巨大切入机会,你看最近玩球鞋的这帮神经病崽子,已经引发话题到比炒币还火了,都去炒鞋了——哦,好吧,我承认我已经在毒APP上买了18双鞋子了。
另外,我上一篇文章后,好几个VC都微信我,问我看到什么好项目可以投一投——嘿,我自己都在找着投啊好不好?!只要是彩妆、护肤品相关的,无论你是新品牌,还是产业链里的,比如研发、设计、包装、等等等等,都可以给我助理(微信:xiaoyuyuan_W )联系,当然,我只投天使,二三百万那种。你要是过了这个阶段,IDG的怡勝小姐姐是我见过最懂消费的资深投资人了,两三千万她说投就投,投过江小白、喜茶啥的她眼力极佳。要是你要的更多,比如几亿的战略投资,美团朱拥华也投了喜茶,还有周黑鸭啥的,找他没毛病——总之,这个市场现在极其热闹,热钱涌现。
Google曾有一句名言,工程师们把这句印在了T恤衫上,这句话我觉得用在今天“新消费大潮”里也无比适用——在上一篇讲的三浪叠加和完美天气加持,这篇讲的“从模拟时代过渡到算法时代”+中国无数“亚文化群体精准打法”,初一看是Low的不得了的“高性价比”便宜而已,细一看是维度攻击下的合理利润还细节体贴,这时,“新品牌”的诞生,就不是撞运气了,而是Google那句话——
如果我能算出答案,为什么还要靠猜呢?
(来源:微信公众号“雕爷”,作者雕爷)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