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8日电,近日,几家主要的共享单车均不约而同悄然涨价。当资本潮水退去,行业经过一轮洗牌后,存活下来的共享单车将如何在共享经济的“下半场”再出发?
共享单车涨价了,你还骑吗?
已经隔了小半年时间没有骑共享单车的广州市民刘森发现,地铁口又开始整齐码着一排排共享单车。除了“多出来”的车子,还有“涨起来”的价格。
按照小蓝车、摩拜等共享单车的新计费标准,在北京地区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哈罗单车等相继加入涨价队伍,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也被纳入摩拜的溢价范围中。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你还会骑吗?”在微博发起的投票中,截至6月6日,7.3万人表示“不骑了,不划算”,9.7万人表示“看情况,选择方便的方式”,1.4万人表示“骑,就当锻炼身体”。
“刚开始时,共享单车就像不要钱似的。”2017年,街头挤满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共享单车,各品牌共享单车纷纷祭出各种最大幅度补贴战术,刘森曾在手机上下载了4个APP,也分别交了押金。“但好景不长,出地铁后总是抢不到车,押金也退不了。”
“共享单车都去哪了?”刘森没有注意到的是,“车山车海”在闹市消失的同时,在全国多地城市的角落里,出现大量共享单车的“坟场”。自打小鸣单车等品牌宣告破产开始,整个行业便进入了洗牌期,资金链吃紧的企业开始接连出局。
从野蛮生长到有序繁荣
在有着“自行车第一镇”之称的天津小镇王庆坨,最红火时,连小镇的农田上都堆满了清一色的共享单车。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统计, 2018 年与共享单车相关的厂商和公司产能过剩现象迅速凸显。王庆坨镇的自行车厂商数量从2017年高峰期的500多家,陡降到2018年的200余家。
在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制造商之一,天津富士达的工厂里,哈啰和滴滴单车仍在批量下线,订单量依旧可观。
6月4日,广州共享单车招标结果出炉,摩拜单车获最大蛋糕,中标份额为18万辆。哈罗单车、青桔单车中标份额分别为12万辆和10万辆。这是广州自2017年8月份颁布共享单车“限投令”以来,首度“松绑”。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共享单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