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上旬,白条猪价格出现连续、快速上涨。北京新发地市场3月1日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7.28元/斤,到了3月10日,价格上涨到了9.45元/斤,10天的时间价格上涨了29.90%,涨幅相当明显。此后,价格小幅波动。
“总的来看,在过去60天,猪肉价格变化很小。换句话说,肉价在3月中旬上了一个台阶以后,表现出冲高乏力态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说。
刘通分析说,3月上旬,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是预期拉动的提前上涨。从市场情况看,3月份第1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周环比增加了10%,年同比增加了15%,供应并没有出现短缺。在此情况下,肉价出现上涨主要源自市场之外的推力,特别是一些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为肉价触底反弹提供了条件。
“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或者下降,反映到供应能力和价格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业内人士把这种滞后期称之为‘蛛网效应’。也就是说,毛猪供应在2019年下半年可能会呈现出‘紧平衡’状态,肉价会出现上涨。所以,3月上旬上涨属于提前上涨。”刘通分析说,相关数据公布以后,多数预测均趋向于猪价将达到历史高点。这种预期,对肉价上涨起到了很强的推波助澜作用。
刘通表示,实际上,白条猪头数并不完全表示猪肉酮体的供应量。在肉价上涨以后,养猪场弥漫着待价而沽的情绪,毛猪留栏时间延长,毛猪单重普遍增加,2019年4月份,毛猪单重普遍增加10%。照此计算,今年4月份猪肉供应量是超过去年同期的。如果这种现象延续下去,在毛猪头数下降20%、毛猪单重增加20%情况下,毛猪出栏头数下降可以通过单重增加来弥补,猪肉供应量仍然相对充足。
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
“总体来讲,无论是从食品还是工业消费品、服务来看,未来CPI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在回应物价未来走势时,刘爱华表示。
刘爱华分析说,从食品价格看,鲜菜、鲜果受到极端天气因素短期冲击,不具持续性,猪肉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恢复性,随着价格逐渐回升,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会对价格起到平抑作用。从非食品价格看,工业品供给能力充足,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服务价格涨幅虽然较高,但总体比较稳定。
“总体来看,未来支撑物价上涨和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是相互交织的。”张前荣说。从支撑物价上涨的因素看,一方面,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生猪存栏数量有所下降,猪肉价格持续回升。不过,考虑到我国猪肉整体供给能力较强,建立了生猪价格调控预警机制,后期猪肉价格呈恢复性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但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劳动力成本将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长期因素。
从抑制物价上涨因素看,一方面,2012年以来我国CPI涨幅均低于3%,考虑到居民的通胀预期一般与前期物价水平相关,因而,当前较低的物价涨幅降低了居民的通胀预期;另一方面,我国主要工业品供给充裕,粮食连续多年丰收,粮油库存水平较高,服务业快速发展,各领域供给能力较强,具备强大的稳物价能力。此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企业运营成本明显降低,为稳物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张前荣表示,经初步测算,2019年CPI翘尾因素为0.7%左右,PPI翘尾因素为0.1%左右,综合翘尾和以上各因素的影响,预计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呈温和平稳上涨态势,CPI上涨2.3%左右,PPI上涨1.0%左右,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物价调控压力较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