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更敢花钱
小吴这样的发烧友并不是个例,在移动互联网的普惠特性下,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早已被打破,二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在研究自己的喜好方面拥更多的时间,更小的消费压力。
这一点从电影市场的票房表现中也能略窥一二。2015年,电影《捉妖记》以24.39亿票房登顶国产电影票房冠军。这其中,三四线以下城镇贡献了40%的票房。2017年底的《前任3》也是在一线城市票房扑街的情况下,依靠着二三线甚至更下沉市场的表现,最终挽尊。
在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人口净流失的加重,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这片黑土地。不过,这里并非只是“轻工业快手、重工业烧烤”,当地年轻人在消费观念上并没有出现巨大落差。
大学毕业3年,现在沈阳一家影视公司担任后期剪辑工作的小姜,无论是对最新款的iPhone、MAC还是PS4、switch,以及Aape、evisu等潮牌都是耳熟能详。同时,作为沈阳本地人他也不需要为房租发愁,这样的情况下,月薪达八九千元的小姜早已成为一个标准月光族,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剁手太多,到月底不得不找同学、朋友救济一下。
小姜的办公桌
谈起自己的消费观念时,小姜淡定地表示:“喜欢就买了,每个月也没什么必须固定要花钱的地方。有时间就会逛一逛论坛、社区,很容被种草,然后就会忍不住去剁手。”而作为在一线城市打拼多年的我们,敢问又有几个是喜欢就买,想花就花呢?
仔细观察之后你会发现,如今年轻人群体中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现象:“一线城市年轻人挣得多,但二三线城市年轻人更舍得花。”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一二三线城市年轻人生活和时间成本不同所致。
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拥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加完善的网络服务建设,但同时他们的生活和时间成本也要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的同龄人。此前“在北京月薪多少才能达到二线城市月薪5000相同的体验?”这一话题,就一度成为很多北漂白领讨论的热点。
而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虽然收入没有一线城市高,但在生活成本也要少很多,特别是住房的投入相对更低。另外他们的可利用时间也更加充裕,以小姜为例,相较于一线城市年轻人早已习惯的996,他早9晚6的作息时间令人羡慕,而且都是按时下班,很少加班。
根据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和合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显示:31 小时~ 40 小时,是三线以下城市居民一周工作时间占比最高的时间长度(占比35%),远远低于一线城市(56%)和二线城市(47%)。
所以,每天下班之后,类似小姜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年轻人会有大量的时间来休闲娱乐,或是研究自己喜欢的产品。这也使得在讨论年轻人共同喜欢的品牌等话题时,他了解的往往比一线城市年轻人更多。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世界里几乎一切都是平的。特别是在5G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夜,再用一二三线城市这种地理区域的划分,已经不能够完全准确地概括不同地区的年轻人。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的高度渗透,当地年轻人或许才是市场红利的主力军。
(来源:懂懂笔记)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小镇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