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人口的增加,带动了整个体育产业市场的扩大。近年来,体育产业的数据也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2万亿元,增加值7811亿元,分别增长15.7%和20.6%,且增加值在GDP占比首次突破1%。
完善消费结构
尽管发展迅速,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中国经济已经超越了人均GDP8000美元这一体育产业的发展“爆点”,但距离发达国家的消费规模仍有不小的差距。
消费结构不合理。2017年,中国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总产出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超过60%,而竞赛表演业仅占比1.1%。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健身休闲和培训等参与型的体育项目需求增长快,而观赏型的竞赛表演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如何打造优质赛事,带动体育全产业发展,是体育消费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裕雄说,体育产业在内的新型消费一旦启动,未来可能会加速增长。如果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制约因素不断改善和提升,体育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更明显。
针对体育消费,《计划》提出,积极引导竞赛观赏消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高质量的品牌赛事。加快足球、篮球等职业赛事改革进程,发挥其作为体育消费龙头的带动作用。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将更多赛事向二三线城市拓展,满足群众的观赛需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势,培育地方特色赛事活动。
通过“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同样是创造体育消费新业态的重要途径。
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提出,体育与旅游、文化、商业等融合发展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通过运动场景的消费链接,来解决单一行业的问题。例如,“体育+旅游”可以有效解决旅游业结构单一、季节性强、回头率低等难题。京津冀地区旅游的季节性波动,就可以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来解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 峣 新华社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体育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