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证困难和被误解的法律不完善
2017年5月,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社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与国家食药监总局7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美专项行动。
然而,业界人士则向坦言,除非发生医疗责任事故,那些非法医美的从业人员才会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黑医美诊所被发现后的处罚都很轻——没收医疗器械,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金。在这种情况下,黑医美很难杜绝。
在韩娟看来,非法行医带来的问题多多,“最简单的例子,在医美中的玻尿酸用来填充除皱,很多人对玻尿酸医美的印象都不太好,总觉得玻尿酸打了会变成发面馒头一样,脸会很僵很不自然。真正导致脸僵的原因并不是玻尿酸本身,而是因为注射问题,比如填充时注射过量。脸僵还有可能是因为注射得不精准,当注射位置不精准时,比如你是想填充鼻根结果打到了鼻翼,就会使得整个鼻子更加不协调,看起来僵硬”。
不过,韩娟也向记者一再表示,医美事故听起来虽然很可怕,但发生几率都很低,远远低于传统医疗领域的手术风险,否则国家也不会批准大规模商业化了。
理论上,由于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范畴,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有风险。韩娟说,比如,割双眼皮的一个副作用是干眼症,有的没割好,还会导致闭不上眼。抽脂手术听起来毫无风险,但如果术前检查不严格,遇到身体有基础疾病的求美者,会导致手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有肥胖患者需要进行大量抽脂的“环吸术”,“你可以理解为就像烤鸭在炉子里那样转着圈地吸脂,”由于抽脂量大,会造成皮肤与身体组织的分离,实际上就是大面积的创伤,造成体液在短时间内的大量丧失,搞不好会休克甚至当场死亡。
而现在的问题是,消费者一旦出现问题,即便是想向卫生部门举报,但很多都会面临取证难问题。赫珺即是如此。
比如赫珺,曾经在鼻子出现问题后试图求助整形大夫,“她听到我的鼻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是有些害怕,让我取出来,给我找的北京正规微整医院,那家医院的院长看到我的情况后,拒绝了我的手术。当我再次找到那名给我隆鼻的大夫,让她给我承担医药费取出假体的时候,她当时在电话里就拒绝了,并且还把我拉黑了。从此之后电话也不接”。
而当赫珺向卫生部门进行举报后,也是无功而返:
卫生部门找不到隆鼻大夫本人,在美容院进行调查时,包括麻醉、微针等相关器械也是不见踪影。
“第一次卫生部门医疗科找美容院谈话,美容院否认给我做过微针。第二次我要求对峙,美容院拿一个水氧仪说是微针仪器。当初在做美容的时候,店家表示产品技术全部来自韩国的,所有证件都齐全。现在面对执法人员,店家就说是都是西安学来的。”赫珺无奈地说,现在因为美容院什么都否认,卫生部门表示没有找到相关证据,案子停滞。
“我们真的见过一些非常惨痛的教训,把美容变毁容。维权难的出现,是因为正规的医疗机构有积累证据的意识,所有的医疗行为都可以回溯,能检查,能处理问题。非法机构恰恰是为了规避这些,根本没有办法回溯,这也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所在。”邓利强说,消费者在选择这种机构时就已经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消费者要自觉自愿地,从选择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健康置于法律的范畴之内,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在调查中,记者也了解到,一些美容机构甚至是没有资质的工作室因为非法诊疗行为,很多都是被行政处罚过。但似乎依旧可以随意进行相关整形活动。
对此,邓利强的看法是,因为取证困难乃至无法查处,或者说没有能力去查处,其实都不存在查处的风险,所以造成了微整形现在遍地开花的状况。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 赵丽 韩丹东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整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