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是非金融机构开展的涉金融业务,预付卡业务的本意是便捷支付。据报道,健身房、美发店、洗车店、蛋糕店等,为了“锁定”客户,声称“办卡”可以享受充值返现等折扣。不过,之后出现的“店铺关门”“商家跑路”让消费者手里的卡片作废。
有网民认为,目前大量的单用途预付卡处于“无备案、无存管、无监管”的“三无状态”,亟须对发售预付卡的商家设置一定的资格准入门槛,并建章立制,以便于加强监管。
发售预付卡企业卷款跑路已成为管理部门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不少网民指出,少数不法商家将发行预付卡作为无息融资手段,利用满额返利、超低折扣等营销方式,在短期内大量发卡,获得巨额资金后,用于开设分店或其他风险投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关店大吉甚至卷款逃跑,类似行为极易引发风险,触及变相融资、非法集资的法律红线,消费者的预付资金无安全保障。
网民“刘俊海”认为,“预付卡监管难点在于发卡企业发了多少卡,向谁发了卡,监管者是不知道的,既然不知道,就无法监管。信息不对称是监管最大难点。出台政策的部门,没有实际的执法能力,有执法能力的,又不管理这一块。”
网民“邓建鹏”也认为,监管部门的介入非常有限,而消费者、小商户又无处不在,亟待采取相关措施完善监管。
网民“尹邦奇”认为,在“互联网+”的商业背景下,有关部门的监管模式也要有互联网思维。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技术手段,建立预付卡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监管商业预付卡,以便随时监控和管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杨东君 整理
搜索更多: 预付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