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但医学常识的普及显然没能跟得上步伐。得病是大事,病了该怎么办?焦虑不安的念头总在现代人的脑海中萦绕不散。大医院总是人满为患,生病先得自我诊断,在互联网上“对症求医”成了我们下意识的第一选择。
笔者也是如此,年底忙着赶项目进度,手上的活一多就忘了吃饭,胃疼、灼烧感日益加剧,于是上网查查该不是得了胃溃疡吧,没想到不仅没查到症状诊断,居然还上来就被Google推荐了痔疮医院,这波操作有点骚气。
其实第一眼看到“痔疮专科”这四个明晃晃的大字的时候,笔者的第一反应是返回到搜索框看一下是不是搜错了。毕竟搜索结果怎么可能出错,尤其还是一向以准确著称的Google,说不定是自己打错了。
确认了搜索关键词真的是“胃溃疡”后,看着Google推过来的刷不完的痔疮医院广告,笔者还是觉得此事定有蹊跷。是不是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痔疮医院也都擅长胃肠治疗了,毕竟都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嘛。可是更蹊跷的是,还有条中风广告是怎么回事?秉承着科技改变生活的信念,笔者也都戳进医院链接看了看,发现现在的医疗手段还没发展到颠覆认知的程度,痔疮是痔疮、胃病是胃病,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不过再强大的技术,偶尔出点小bug也实属正常,笔者继续搜了一下“胃痛”,没想到更令人费解的一幕出现了。搜索结果的第一条广告上出现了骨伤针灸治胃痛,Google的脑回路一般人还真的看不懂啊。
笔者还了解到,在网上经历过Google这样神仙操作的人居然还不少。一位网友搜索“颈椎疼”,却被Google推送了鞋垫广告,点开后是打着“科技”招牌卖鞋垫的页面;还有一名用户想搜个“双眼皮”,却得到了大量瘦脸、水光针的广告,真叫人脑壳疼。鞋垫治颈椎,水光针割双眼皮,很好很Google。
除了广告投放机制混乱,笔者还发现印象中Google“搜索净土”的健康生态也不复存在。拿关键词“胃溃疡”来说,前7条搜索结果均为广告内容,用户起码需要翻到第三页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如果按照我国内地广告比例不超过30%的要求,Google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违反规定。不禁让人怀疑,Google的搜索服务是否已然本末倒置?
Google这样惊人的操作,直接结果就是能赚更多钱。今年7月23日的投资者会议上,Google首席执行官Sudai Pichai用“火力全开”来形容Google广告业务目前的增长。可以看出,Google正在不遗余力增加广告营收,方式就是提高广告的数量与出现的场景频次。
但是这样的乱推荐对于患者来说并不是好事。一方面排名靠前的错位广告会影响用户获取有效信息,本来有些医院的有用信息就不多,点开一看发现还是无效的广告,就会丧失继续搜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过多的医疗广告也容易对用户在医疗机构的选择上引发诱导,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
今年5月4日Google撤掉了行为准则中“不作恶”的内容,似乎表示Google已经从理想主义驶向商业价值。但仅就搜索层面而言,Google还不应如此着急而罔顾用户利益。将公司利益被摆在首位固然是商业层面正确的事情,但如果这一选择是建立在牺牲用户利益的基础之上,就是另一回事了。“胃溃疡去看痔疮”、“头疼医脚”的事情多了,恐怕会耗光Google在用户心中最后一点好感。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