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微信支付将民生银行提现服务费提升至0.15%一事引发热议。微信支付认为民生银行快捷支付手续收费高是造成此次转账或提现服务费提升的根源。民生银行则称,自与财付通合作快捷支付业务以来,未向该机构及其客户收取任何提现或者转账手续费。
两方互怼,必有猫腻。概而言之,微信支付的逻辑是,民生收它的费用太高,那它就只能让用户多掏腰包;民生银行的逻辑是,它没有向微信支付用户收费,微信支付向用户涨价,别扯上它。
明乎此,内情也就清楚了,本质上就是微信支付方面向银行支付的“渠道费”,到底该如何分担的问题。在过去的免费转账、提现时代,这一成本主要是由微信支付方面承担。2016年开始进行收费时,微信支付方面就多次抱怨银行的“渠道费”太高,“成本一个月超过3亿元”,所以不得不向用户收取手续费。
诚然,告别了过去靠免费来培植用户的推广阶段,微信支付开始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也是情有可原的收益追求。只是,这里面的问题不能简单拿“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来解释。
众所周知,微信支付靠社交平台优势所吸纳的庞大规模用户,已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流量垄断”,其直接和间接收益,恐怕远远超过其为用户提供的支付手续费补贴;其次,银行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的费用,到底是多少,一直是个谜。
实际上,对于微信支付在收费服务,用户担心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成本问题,而更是因为对其中的标准缺乏清晰的判断和预期。这次事件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案例。从0.1%提高到0.15%,绝对数看似不高,但上调幅度却达到了50%。更关键的一点是,如果仅仅抛出一个“银行手续费提高”的模糊说法就能光明正大的提价,那是不是其它银行也顺势可以跟进?即便是确有提价,具体到底涨多少,提价50%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计算出来的,应该给用户一个有“可信度”的说法。
为了保障支付服务质量和安全,一定的收费并不是不能接受。但收费也得尊重规则和常识。比如,收费标准,应该透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其话语权不应体现在收费的“不由分说”上。
再比如,随着第三方支付用户规模和交易额度的扩大,以及支付技术的成熟,对于银行和支付平台双方来说,按理降费空间应该是更大了,而不是相反。如果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不能让用户受益,反而需要用户付出更多,这不符合正常的经济规律认知。
这方面是有前车之鉴的。在技术层面,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的成本早就“几乎为零”,但收费惯性却延续多年,直至近年才彻底取消。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该再重复“漫游费”的故事。相关主体把精力放在推卸责任和打嘴架上,没有抓住用户的核心关切,只会徒增反感。
而相关监管部门也不该对此袖手旁观,需要跟进调查并向公众表明,其中有无违规之处。用户的知情权和利益理应得到保障,不应成为第三方支付与银行间利益争斗的牺牲品。
来源:新京报 闵萧(媒体人)
微信之外 另一个社交电商江湖 逾80%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宝付款 管理流动资金 微信 今日头条都做商品搜索 这是想干嘛? 微信、今日头条都做商品搜索 能否改变电商格局? Dior在微信上尝试“即看即买” 吸客300多万 搜索更多: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