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7月23日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二手物品交易的跳蚤市场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然而,看似双赢的交易方式背后却隐藏了不少“坑”。
汕头大学学生小余在赶集网上看到,原价2000多元的捷安特自行车只卖400多元,卖家还是“发烧友”,小余兴奋不已。“发烧友卖的货肯定没错。”小余说,他确认了照片中车架上的品牌名后就果断地买了下来。可高兴没几天,自行车脚蹬就坏了。修车店的老板告诉小余:“这个车只有车架是这个品牌的,其他配件都被换成了不值钱的。”
“这个‘发烧友’卖家可能是假的。”网购达人小袁告诉记者,“自我包装”是二手交易平台卖家的惯用方式。
二手交易平台宽松的交易环境,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牟取利益的空间。北京市某法院的数据显示,该院2017年审结非法出售发票案件共59件,有26起案件源于一家二手交易平台。
记者调查发现,二手交易平台交易套路颇多:
——以次充好,偷换配件。厦门工学院学生小刘曾在闲鱼上购买了一个充电宝,商品描述和充电宝机身上写的都是2万毫安。但使用后小刘发现,这个充电宝给手机仅充一次电就会“筋疲力尽”,还不如舍友5000毫安的充电宝电量足。
——转场交易,吞吃押金。记者调查到,一些受访者被骗后面临申诉难,不少是由于交易脱离了原本的平台。安徽阜阳某中学的小张在转转上看到一部价值900元的小米手机,卖家说自己急需用钱,价格可降至800元,前提是小张要先用微信转账400元当作“预付款”,余款等货到结清。小张转账后,却迟迟没有收到手机。
——到手“刀”,货物到手再砍价。广东的石先生曾在转转上以150元的价格售卖一部手机,一名买家很快就下单,并付钱到交易平台。但买家收到货后,却以手机内部防水标签变红为由,要求石先生退还80元。石先生很不满意,因为他的手机根本就没有进过水,便向客服申请仲裁,客服回复称要两人自行协商解决。苦于没有留存证据,石先生和买家僵持一周后,无奈同意了买家的请求。“我查了他的买卖记录,发现买家是个手机贩子,挑毛病把我150元的手机砍到70元钱,又转手200多元卖了出去。”石先生说。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赖明明认为,二手市场具有“柠檬市场”特点,即信息不对称,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这导致交易中容易出现欺诈行为。“二手交易平台对商品的真假负有相应审查义务及法律责任。”赖明明认为,真正合理可行的做法是,交易平台与二手商品售卖方共同担责,当出现贩卖假货等情况时,交易售卖方担主要责任、平台担次要责任,具体分责比率可进一步商榷。
来源:新华社 胡林果 吴雨虹 安宇飞
赶集网:跳槽需谨慎,行情先看清 58同城、赶集网等发布“大棚房”租售信息被约谈 在赶集网等发热门岗位骗报名费 招工诈骗窝点被捣毁 赶集网现多高薪奇葩岗位:看别墅月入过万 面试地相同 “赶集网”海量虚假招工信息多显示已“认证”,真有认证过吗? 搜索更多: 赶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