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购公司面临停产
虽然恒星新材料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但恒星科技并没有放弃这家公司,而且还准备继续加码陆续投入巨资。
回顾恒星科技与恒星新材料的缘分起于2008年7月26日,公司与段献忠、史万福共同出资成立万年硅业(现更名:恒星新材料),注册资本2000万元,彼时,公司出资520万元,2009年和2011年恒星科技先后对万年硅业增资2340万元和4940万元,截至2017年3月份,恒星科技合计投资7800万元。
从上述可见,在万年硅业多年亏损的情况下,恒星科技不但没有撤资反而毅然于2017年以5200万元受让扬州尚德51%的股权,并不惜替前大股东履行高达2.1224亿元的出资义务,为此,恒星科技付出了出资1.51亿元现金和4948.81万元货物的代价,终于成为恒星新材料的控股股东。而成为控股股东之后,公司又再次增资恒星新材料1.96亿元。
公告显示,公司于2018年5月16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对控股子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公司以现金方式向控股子公司恒星新材料增资1.96亿元。史万福及河南省中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成房地产)放弃优先认购权。增资完成后,恒星新材料注册资本为8.22亿元,公司占恒星新材料60.75%的股权。
本次对恒星新材料增资,公司解释原因为“主要是对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工艺装备不匹配的状况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补充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此除了上述增资外,记者查阅2017年年报发现,公司并入恒星新材料之后,公司的在建工程大增,同比增加 556.32%。对于在建工程的大增,公司解释称,主要系本期增加控股子公司恒星新材料有限公司,并入年产10000吨多晶硅项目投资额所致。年报显示,2017年,年产10000吨多晶硅项目本报告期投入1.7578亿元。
按照董秘李明的说法,这家子公司身价有十几亿元,但从上述可见,恒星新材料之所以身价倍增,主要是来自于恒星科技不断的注资行为。
但是,在恒星科技不惜投巨资建设硅料项目时,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531新政”)突然出台,打了光伏上下产业链一个措手不及。
新政策下行业分析师预测,2018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需求减弱,多晶硅片供大于求。由于供应过剩,光伏产业链中,上游产品可能面临最严峻的挑战。
根据光伏分析机构PV InfoLink的报告显示,多晶硅片厂家在531公布之后已清楚感受到三季度订单无乐观理由,纷纷下修开工率,目前一、二线中国国内多晶长晶产能普遍只维持三成至五成的开工率,成本较高的中国台湾厂商则是近乎归零,多晶硅片面临光伏市场蓬勃发展以来最险峻的时刻。
面对政策的变化,李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531新政以后,我们也在论证以后怎么走,论证新的方案怎么解决,毕竟这块设计十几亿元的资产,因为政策变化问题,我们将根据政策环境的变化调整我手上现有的资源,争取把经济效益发挥出来。”
虽然董秘李明一直表示“531新政”对公司控股的恒星新材料的影响。但据业内人士称,早在531新政之前,硅料市场就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目前,为了应对531新政的出台,已经有单晶巨头不断下调价格,而对于恒星新材料来说,其面临的则是有价无市。
李明向记者表示:“2008年硅料市场价是300万元/吨,成本不到100万元/吨,去年硅料的市场价格大概是13万元/吨,虽然是试生产阶段,但是,我们也有利润。而今年,公司现在能生产300多吨/月,主要问题是没有市场。”
“今年年初硅料价格是12万元/吨左右,比去年稍微低了一点,而公司这里的制造成本大概是10万元/吨左右,现在是531政策出来之后,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李明如是说。
一位恒星新材料的老员工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我们马上就要放假了,现在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卖不出去。”
“今年的形势不好,老板每月赔几百万元,现在国家不补贴了,资金周转不过来,慢慢就不行了,现在厂里面有三四百人,马上都停工了,原来没产量,现在产量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了。”上述老员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工厂停工超过三个月的话,公司损失更大,因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都是化学物质,有腐蚀性,会把生产设备腐蚀坏。”
“新疆、内蒙古等这些低电价地区硅料的毛利率非常高,随着大批量的产能在这些地区投产,硅料处于过剩状态,由于新产能享受着电价优势,并且新设备价格低,效率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好。而位于高电价区的硅料企业,由于设备老旧,效率不高,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一位光伏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恒星科技控股的恒星新材料处于没有电价优势的洛阳偃师,电价高,环保压力大,多年停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被淘汰出局是大概率事件。”
有利益输送之嫌
“531新政”出来之后,身价不菲的恒星新材料成为公司的一个老大难。目前,公司还未讨论出恒星新材料今后的路该走向何方。
事实上,投资者也对恒星科技接手多年亏损的恒星新材料表示不解。尤其是在公司接手后就大手笔频繁对其投资,直到现在,该子公司更是面临停产的危机,对此,投资者质疑公司收购恒星新材料的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对以上质疑,李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在2016年至2017年多晶硅光伏原材料的价格往上走的,近两年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建的项目都是万吨级以上的。同时,2016年公司博宇新能源(河南省博宇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硅片项目也开始运营起来了,我们自身也需要硅料,当时万年硅业这个项目已经到试生产阶段了,所以就把这个项目接手过来了。去年,我们接手之后一直对这家子公司进行试生产,每个月能生产一两百吨,或两三百吨,也有一定的销售收入,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
对此,一位资深私募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上市公司向控股子公司进行大比例增资有可能是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不排除公司大股东通过这种方式暗渡陈仓,进行变相减持套现。”
《证券日报》记者 肖艳青 矫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巨资所购亏损资产面临停产 恒星科技疑涉嫌利益输送
多个僵尸项目常年盘踞年报 恒星科技经营能力遭质疑
恒星科技违规套现处罚力度微弱 被疑内幕交易
恒星科技定增或涉嫌内幕交易 东兴研报推波助澜
恒星科技定增被否 东兴证券研报成股价飙涨吹鼓手
搜索更多: 恒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