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5·31新政前,随着近两年光伏行业走出产能过剩,光伏形势大好,但是英利绿色能源的窘况并未得到改观。
据媒体公开报道,2015年10月,英利绿色能源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天威英利”)曝出一笔超10亿元的债务未能按期足额兑付;此后的2016年5月,天威英利发行总额14亿元的债券也宣告违约。
重组仍等实质进展
深陷巨额债务的英利绿色能源,早在2016年就寻求债务重组,然而两年多的时间过后,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2016年1月,《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下称《纪要》) 开始流传。据了解,《纪要》要求成立英利集团金融债权人委员会,由国开行担任主席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为副主席行,尽快对英利生产经营和资产负债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会同英利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债务重组方案,实现银企双赢。
对于目前英利债务重组的情况,上述英利相关负责人仅表示,“公司也在持续与政府、银行、战投等各相关方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正在积极推动重组工作的开展。”
事实上,银行也在为英利绿色能源提供支持,截至2018年3月31日,各贷款银行同意把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未偿还短期借款104.07亿元(15.995亿美元),展期17.028亿元(合2.617亿美元)。
不过今年年初,英利绿色能源还是遭遇到了供应商赫姆洛克的巨额索款和债权人华泰证券的起诉。
上述英利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不会申请破产,仍将继续通过不断努力来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产品竞争力,改善自身运营,提升盈利能力。”
除了寻找外部重组,英利绿色能源也在自救。2015年4月,英利绿色能源以5.88亿元出手了六九硅业的闲置土地。彼时,前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表示,土地出售所得资金不仅可以充裕公司的现金流,还有助于公司履行偿债义务。
此外,据记者了解,在2016年,英利绿色能源管理层进行了换血,包括创始人苗连生在内的英利绿色能源高管让位于“少壮派”。
对于苗连生辞任,上述英利相关负责人表示,“苗总(苗连生)2016年辞任一是因为他年满60岁,二是他希望把机会留给年轻一代管理层。”而“少壮派”管理层上任后,也一改英利绿色能源激进扩张的路子。
尽管业内认为英利绿色能源从已难融资的纽交所摘牌并非坏事,但是5·31新政下,其发展及债务重组无疑增添了变数。
在新政发布后,光伏大佬上书的联名信中就直言,行业内还有几家以前的龙头企业如江西赛维、河北英利负债率都在100%以上,每家企业负债都是几百亿,并连续6年每年巨亏几十亿,行业受政策以及技术变化的影响很大,而且太专业了,没办法转型。
红炜也向记者表示:“光伏新政对英利的冲击是无疑的,加上2008年‘六九硅业’20多亿的投资失误,英利的基础并非特别强大,在2015-2017年光伏市场好的时候,企业毛利率尚且不理想,遇到当前产业整合难免困难重重。”
英利绿色能源能否成功找到接盘方,能否完全挺过难关,还需时日。
华夏时报 记者于玉金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英利遭债权人起诉 被判支付逾6000万本息及违约金 英利违约第一案宣判:需赔付华泰证券逾6000万元 英利债务重组两年未落定 债权人投资人企业多方角力 英利债务重组2年有望破局 多家投资者已完成尽职调查 英利被华泰证券发起诉讼 系违约以来债权人首次起诉 搜索更多: 英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