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22家市属医院推出18项便民服务措施,改善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例如,在医院内开展电子导航、图形导航等导医服务;在门诊区域增设储物柜、挂衣钩、共享充电宝等;在急诊留观区域提供可卧式陪护床、床上用品等设施……一项项接地气的服务新举措,提升了百姓看病就医的体验感。
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医疗卫生领域,老百姓也开始从关注“有没有”转而追求“好不好”。过去,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标配”,体验感、舒适度是“高配”。今天,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标配”,开始追求“高配”,“高配”也变成了“标配”。所以,体验感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迅猛,医院越来越大,床位越来越多,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生数量大幅增长,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量为2.31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当前,我国医疗行业最大的短板是服务质量跟不上,“软件”与“硬件”不相匹配。医疗行业应当从数量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医疗供给侧改革必须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其特殊性体现为技术含量高、人文含量高。也就是说,医疗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奉献、高情感的服务行业。服务并不低贱,我们每个人都在服务别人,也在享受别人的服务。服务体现价值,服务创造价值。因此,服务是医疗的本质,也是医疗的灵魂。但是,由于医院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缺乏竞争,部分医生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偏低。时代在变,患者的需求在变,医院也要适应新变化,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提升就医体验感,医生是主力军。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谁能赢得患者的口碑,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部分医生缺乏危机意识和品牌意识。目前,医生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正在推进,医生个人品牌的价值将日益凸显。谁的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谁的口碑就好、上门求医的患者就多。对于技术水平,患者未必能有一致评价。但是,对于服务态度,患者的评价标准基本一致。一位医生如果从细微之处关爱患者,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他的人气指数就会越来越高。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自带“光环”和“流量”,得到患者的认可和尊重。
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医改成败的“金标准”。患者的需求,是医疗行业进步的原动力。今年初,我国推出新一轮为期3年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努力使诊疗更安全、就诊更便利、沟通更有效、体验更舒适,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希望更多医院用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增强百姓获得感,让看病体验更舒心!
来源:人民日报
看病三分钟检查一小时 以药补医刚走以查补医就来 找这些医生看病要小心 全国已有1.4万余人受骗 出国看病别“本末倒置” 锁定专家再谈其他 出国看病:好医友签约肿瘤专家入选“名人录” 天价医疗费逼美国人到印度看病 印医疗签证业务量激增 搜索更多: 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