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典型:赵家大院
出游变身宰客之旅
2017年12月,一名网友发帖描述了自己在雪乡旅游时遭遇的“花式宰客”,赵家大院农家乐的老板临时要求该网友换房、补差价、告诫不要在网上乱评论等宰客行为迅速让旅游热门目的地雪乡陷入争议。
而就在5个月前,西安网友发微博称,在青岛旅游时遇到天价龙虾,“被出租车司机骗到饭店吃饭,路上说大龙虾怎么怎么好,也不贵。到店点了后最后付款告知368一斤,当时已经点了,龙虾也死了,咱外地人到那了也不好给人家说啥”。这一事件几乎是2015年“38元一只虾”的翻版。
从天价大虾到雪乡宰客,价格欺诈一直是旅游行业的顽疾,引发的异地旅游维权难问题更值得深思。由于网络营销的存在,很多热门旅游目的地涌现出诸多新景点,引发大量网友前去,随之而来的餐饮、酒店配套往往价格上来了服务却没上来。
互联网
典型:绝味鸭脖
低俗噱头道德滑坡
2017年11月1日,绝味鸭脖天猫旗舰店推出的“双11”广告文案以及长沙绝味食品(34.140, -0.29, -0.84%)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广告因涉及低俗内容,引来“不尊重女性”的差评。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1月6日开展立案调查,并于12月22日对广告主长沙绝味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和广告经营者长沙汇邦广告有限公司分别做出6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低俗营销一直是企业营销领域的顽疾,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又有着变化多端、传播迅速的特点。对于企业而言,可能实现了营销转化的最优性价比,赚足噱头的背后是企业对短期利益的竞逐,但依靠没有道德底线的方式进行营销是企业对自身、对消费者可持续发展不负责任的体现。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不仅应该拥有良好的产品质量,更应该拥有恪守底线的社会责任感。
预付卡
典型:金钱豹
倒闭跑路维权艰难
2017年7月,老牌自助餐品牌金钱豹在北京、上海的最后几家门店先后进入休业状态,消费者充值的预付费卡暂时无法兑付,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金钱豹所售预付卡内尚有1000余万元余额。同时,公司负责人电话也打不通,处于失联状态。
仅北京市,2017年工商局共登记的预付卡相关投诉即1791件,主要问题有经营者擅改服务内容等约定,承诺难履行;服务水准降低,使用低档产品冒充高档产品;店面转手,原卡作废,服务缩水;关门歇业,无处退款;以及分店停业,用卡麻烦,退卡难。因目前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根据相关规定,在经营者跑路的情况下,只能建议消费者向法院起诉。若消费者有证据证明经营者卷款潜逃,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工商部门建议,在选购预付卡时,可签订协议,增加必要的附加条款,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校园贷
典型:颜值贷
变脸转型化身潜入
2017年9月,面对国内火热的消费金融市场,聚美优品推出一款名为“颜值贷”的现金贷款业务,在聚美优品App主页下方可以看到,“现金借款、不等待,专为爱美的你提供的现金借款神器”的宣传语。不过该平台推出的“颜值贷”涉嫌踏入校园贷禁区,向学生放贷。
作为一种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借贷服务,校园贷始于2014年,到201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因随后爆发的“裸贷、收费混乱、暴力催收”等负面事件而备受舆论质疑,并被银监会、教育部等监管部门多次严查。因此,不少涉足该领域的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悄悄转入线下。“美容贷”就是其中之一,它以消费金融的形式,但面向的却是学生群体,并且审核门槛低,做的还是现金贷的路子。各地大学生深陷校园贷危机的事件常见报端,而由校园贷衍生的“美容贷”话题,不断地冲击着监管底线。
保健品
典型:“神医刘洪斌”
“坑老”营销谨防忽悠
乱象丛生的保健品市场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高发区,2017年6月,一名顶着“神医”、“大师”等名号在各大卫视进行现场推销“神药”的老太太被起底,这名先后换了9个马甲的所谓专家“刘洪斌”曾在6家卫视推销苗仙咳喘方、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等多种药品、保健品。她不仅是“苗医拔痰定喘绝技传承人”,还是“北大专家”,同时也是“著名中医养生保健专家”、“高级营养师”、“中华中医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不过,上述涉及到的机构均查无此人。
“老年人盲目购买产品”、“虚假广告营销”、“产品质量不过关”等负面曝光层出不穷,接二连三被曝出的“坑老”陷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健康关注的心理进行非法敛财,除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不法商家的监管和处罚,老年人群体也要注重自身的消费保护。
电商
典型:李某公司
刷单炒信首次入刑
2017年6月,刷单组织者李某在浙江省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接受审理,法院当庭以非法经营罪一审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五年6个月,并处罚金90万元。
据了解,被告人李某在2013年通过创建“零距网商联盟”网站和利用YY语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单炒信平台,吸纳淘宝卖家注册账户成为会员,并收取300-500元不等的会员费和40元的平台管理维护费。
刷单炒信、刷信誉等行为反映了商家欺诈、不正当竞争以及非法经营,受伤害的不只是合规经营者,更是消费者,毕竟消费者希望找到信用良好、产品靠谱的网购商家。李某一案作为国内首例刷单炒信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具有标本性意义。这意味着“水军”、“刷单”、“炒信”等行为不再只是“无可奈何”的行业潜规则,而是可以有准确法律制约的犯罪行为。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 张绪旺 姚倩 共2页 上一页 [1] [2] 莎普爱思广告整改后复播 遭质疑内容被删减 鸿茅药酒是药还是酒?我们还被多少莎普爱思蒙在鼓里 莎普爱思退市危机:专利无效或为神药事件连锁反应 莎普爱思专利被宣布无效 神药风波背后凸显创新不足 莎普爱思一产品专利权被宣告无效 准备提起行政诉讼 搜索更多: 莎普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