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大公报》消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在亚洲有上升趋势,香港地区自1985年至今劲增近30倍,每100万人有26宗。有患者腹泻入院,发高烧和呕吐,检查后发现肠道多处溃疡。研究团队昨日表示,炎症性肠病成因未明,初步相信与香港的西方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因素有关,食品添加剂在老鼠实验发现可致肠道发炎,建议少吃雪糕、花生酱等含添加剂食物。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黄秀娟及其研究团队,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合作,研究炎症性肠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及流行率。研究发现,香港地区在1981至1985年的发病率,为每100万人有一宗,去年升至26宗,较日本、中国澳门、台湾地区及新加坡等地严重,而亚洲地区韩国发病率居首位,每100万人有78宗。研究亦发现,炎症性肠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趋向平稳,亚洲的发病率则急促上升。
高脂多糖发病率增两倍
29岁的沈小姐去年被确诊患有克隆氏症,她因肠胃出血范围大,留院超过一年,其间需输血350多包,并进行两次肠道切除手术。她初时以为只是肠胃炎,住院数天便可出院,但情况超出预期,要住院一年多以调养身体。她需改变饮食习惯,包括不能进食高纤维食物,因肠胃难以消化,同时依赖全静脉营养输注液,才能维持身体机能,并服用生物制剂控制发炎情况。
黄秀娟称,炎症性肠病与基因变化有关,但发病率持续急升,医学界至今没找出其病理成因。过往研究显示,与西方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诱发有关。她称,老鼠实验发现,食用食品添加剂可致肠道发炎,包括常用于雪糕、花生酱及糖果的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CMC)、“聚山梨酯80”(Polysorbate 80),而外国研究指出,吃高脂肪、多糖及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发病率增加两倍。
易与肠胃炎混淆误诊
由于炎症性肠病与肠胃炎的病徵相似,黄秀娟称,医生及患者容易将病症与肠胃炎混淆,而延误诊治,建议若肠胃不适持续超过一个月,出现体重下降现象、极度疲劳等情况,就应该求诊。她冀医学界未来找到根治克隆氏症的方法,或研发替代药物的天然食物补充剂。
中大团队的研究结果已于医学期刊《刺针》发表,并于世界肠胃病学大会上发布。
来源:中国新闻网
网购雪糕冰淇淋 冷链物流依旧是最大痛点 “港真”?北京崇文门秒变香港尖沙咀,居然还有富豪雪糕车 雪糕二次冷冻会产生可溶性毒蛋白? 多国高端雪糕抢滩中国叫板哈根达斯 专家:价格将趋理性 韩国推出世界第一个解酒雪糕 含0.7%古老成分 搜索更多: 雪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