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民营养周已经过去,“全谷物,营养+”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全谷物的营养价值与生理功效在前几期也被反复阐述。为避免“全谷物”落入老生常谈,知心天瑞营养师就和大家讲讲,生活中该如何搭配主食。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体现了祖国医学传统养生的膳食原则。也为主食的选择提出了指导意见。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推荐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也就是说,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做到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中以上;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平均每天选择3种,每周至少5种。
为什么强调主食要做到粗细搭配?
主食粗细搭配的优点:粗细搭配的主食,营养素种类丰富,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和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教授表示,精白米、精白面等过度精加工的谷类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肥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坚持谷类为主,特别的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
怎么选择健康的主食?
1、增加谷薯类食物摄入的技巧及做法:
首先要做到食物“小份化”。每天我们摄入的能量和食物分量相对固定,每种食物都是“小份”才能实现食物多样化,同等能量的一份午餐,选用“小份”菜肴可增加食物种类。
其次同类食物互换也能让我们的食谱变化多样、餐桌丰盛起来。如米饭、面条、小米粥、全麦馒头等可以互换;红薯、马铃薯、山药、芋头、莲藕等可以互换。
最后,多花些心思、巧妙搭配食物,做到既好吃又能吃好。
2、咀嚼功能和消化能力较弱的人(老年人和幼儿)
可以巧用现代烹调炊具,全谷物如小米、玉米、燕麦、全麦粉等都可以直接作为主食,一日三餐中至少一餐用全谷物和杂豆类,例如早餐吃小米粥、燕麦粥、八宝粥、绿豆粥等;午餐、晚餐可在小麦面粉中混合玉米粉、绿豆粉,或者选用全麦粉。
也可以把粗杂粮融入菜肴。如将芸豆、花豆、红豆煮松软后,适当调味可制成美味的凉菜或烩菜等;
消化功能弱的人不能接受过于粗糙的食物,还可以用根茎类和薯类食物,让膳食搭配做到“粗”。例如煲汤做菜,可以多选择淮山、薏米、芡实、莲藕、马蹄、土豆等作为主食的一部分。
3、经常在外就餐的人
这类人群应做到餐餐有谷类,在外就餐,勿忘主食。每餐都应该有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类食物,点餐时,宜先点主食或蔬菜类;就餐时,主食与菜肴同时上桌。采用各种烹调加工方法将谷物制作成不同口味、风味的主食,如烙(煎)饼、煮饺子、蒸包子、烘焙面包、米粥、玉米面粥、疙瘩汤等。在外就餐主食不建议过多选择白粥和煎炸的主食(如地瓜丸、南瓜饼、金银馒头等),避免油脂摄入过多。
在饮食方面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推荐的“地中海饮食”“降压饮食”,这类饮食富含蔬菜水果、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控油少盐。虽然欧美、日本肥胖率比我国高,但是慢性疾病控制率也比我国高,即慢病控制得比我们好。因为近年以来,欧美加大重视饮食中的全谷物,而日本向来重视饮食多样化。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