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外壳”变化多端
四招防范上当受骗
从最初的中奖、房租汇款,到网银升级、邮包藏毒、退税补贴,再到盗QQ号冒充熟人、机票改签、冒充公检法机关、冒充税务人员、伪造网上通缉令,如今电信诈骗类型已扩展到数十种,五花八门、覆盖面之广令人防不胜防。
有着20多年从警经历、长期关注电信诈骗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成说,无论花样如何变,其本质多离不开利用受害人害怕或占便宜的心理,结果往往因怕失大、因小失大。
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表示,电信诈骗犯罪完成必须有“三流”的支撑,即“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防范打击电信诈骗的关键是,公安、银行、运营商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从源头管控“信息流”“资金流”,最大限度压缩犯罪滋生蔓延空间。
经办案件的民警提醒,“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尽管越来越多的诈骗伎俩被识破,但犯罪总是走在查处之前。用来伪装的“壳”越来越变化多端,但民众谨记以下几条,可以大大减少上当受骗的可能。
一是电话、网络聊天中任何涉及银行卡操作的,不要理;二是在电话中宣称公检法等机关办案的,不要理;三是任何在电话或网络聊天中对你个人信息了如指掌的,不要理;四是任何电脑手机上的陌生链接,不要点。
目前,从国家到各地都加强了执法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也强化了行业监管,比如百分之百实施手机“实名制”,一些先进技术手段也在投入应用。目前,已有互联网企业与公安部门携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基于海量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的“麒麟”系统,遏制“伪基站”信息诈骗,从源头切断诈骗犯罪的“信息流”。
具体到手游,负责侦办案件的茂名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介绍说,用户要尽可能使用安全性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旦发现虚假交易可及时报警,不要急于在网络寻求找回损失,避免陷入“连环套”,造成更大损失。(来源:经济参考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六部门严打电信诈骗:ATM转账给他人 24小时后到账 电信诈骗将引入信用惩戒 银行提示电信诈骗风险:乱扫二维码恐招致盗刷 搜索更多: 电信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