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款知名食品、饮料未逃过被“山寨”的命运。例如,模仿“大白兔”的“小白兔”、模仿“旺仔”的“王仔”,模仿“娃哈哈”的“娃恰恰”等。这些“山寨食品”多为“傍名牌”,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充斥在大大小小的路边店、农村市场,成为食品“模仿秀”的一种主要表现形态。
“营养怏线”被诉遭查封
专家认为监管存盲区、维权成本高、惩罚力度小是主因
想吃“康师傅”,买到手的竟是“康帅傅”;想喝“娃哈哈”,拿到的却是“娃恰恰”;还有“思念”变成“恩念”、“奥利奥”成了“粤利粤”……
这些“山寨食品”多为“傍名牌”,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充斥在大大小小的路边店、农村市场,成为食品“模仿秀”的一种主要表现形态。
“模仿秀”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些正规企业也因产品包装、商标相似,卷入侵权纠纷。就在今年3月1日,因包装、设计风格相同或近似,产品名称近似,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终审判决蒙牛旗下“未来星”产品对伊利“QQ星”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伊利公司215万元。2015年,知名的“金丝猴”因仿冒费列罗而被罚194万元。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新京报记者对食品界上演的这些“模仿秀”进行盘点,希望消费者擦亮眼睛,不再受误导。专家认为,食品模仿风大行其道,说明存在监管盲区,加上成本高,被侵权企业维权也存在相当难度,相关法律惩罚力度亟待加强。
“山寨食品”层出不穷
近年来,多款知名食品、饮料未逃过被“山寨”的命运。例如,模仿“大白兔”的“小白兔”、模仿“旺仔”的“王仔”,模仿“娃哈哈”的“娃恰恰”、模仿“思念”的“恩念”、模仿“康师傅”的“康帅傅”、模仿“奥利奥”的“粤利粤”等。这些食品的名称和包装与名牌食品颇为相似,消费者如不仔细辨认,很容易将其混淆。
这些现象也引起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工商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针对山寨食品的查处行动已达百余次,但这些价格低廉的“山寨食品”在一些偏远或农村地区仍有不小的市场。河北农村地区一位批发部老板告诉新京报记者,很多村民并不了解这些产品和真正的名牌食品有什么区别,即使年轻人了解一些,但因价格远比城里卖得便宜,看上去又都差不多,所以还是会买,这些食品还常常成为当地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随手礼。
作为被“山寨”最多的食品企业,娃哈哈集团方面曾公开透露,这种涉嫌侵权产品对娃哈哈造成了巨大损失。娃哈哈集团1991年成立打假办,每年投入近千万元,但仍追赶不上不法分子侵权的步伐。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长,判赔数额低,诉讼举证难等种种因素使得维权之路漫漫。
据报道,2012至2014年,平均每年侵犯娃哈哈商标案件247起。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说,被侵权的食品企业维权难度也很大,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大,光靠企业自身维权是很难的。
这些年我们遇到的山寨食品
■ 案例
河南产杏仁露也标河北“承德”
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露露”杏仁露,也多次遭遇“山寨”,如“禧宝露杏仁露”、承德杏仁露等。更有甚者,一款产地为河南焦作的杏仁露,竟然在罐体上标上“承德”二字。
“六个核桃”亲戚多
“六个核桃”也成为被“山寨”最多的饮料之一。如“六仁核桃”、“六大核桃”、“六颗核桃”、“六亿核桃”、“六果核桃”、“金六核桃”、“六个野生核桃”、“六个石磨核桃”等十余款。
“粤利粤”饼干广告词都不改
“粤利粤”、“粤利奥”、“奥利棒”……产品外包装为清一色的蓝色,包括产品构图方面都与正品“奥利奥”饼干极为相似。有的广告词都不改:“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
“士力架”变身“士加力”
因“横扫饥饿”广告而被大家熟知的“士力架”也有不少山寨产品,“给力架”、“土力架”、“士加力”……其中,“士加力”跟“士力架”最为相近,外包装在字体、主色调等方面都很相似。
相似、模仿引发侵权纠纷
更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食品行业内畅销产品侵权案件高发。
记者梳理发现,在三无产品、山寨的“傍名牌”食品充斥农村市场的同时,一些正规企业也因其产品相似卷入侵权案件。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的身影。 共2页 [1] [2] 下一页 海口一超市食品过期四个月仍在销售 食品or保健食品?让微商暴富的减肥神药竟是果冻 全国人大回应食品安全监管:包括互联网上食品快餐都纳入了监管 食药监总局通报紫燕百味鸡等10批次不合格食品 亚马逊拟在印度投5亿美元 向用户销售生鲜食品 搜索更多: 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