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还提出,推进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制改革,完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目录,科学调整功能表述。制定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可用和禁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名单。点击进入下一页北京某便民超市销售的蔬菜。中新网 邱宇 摄
保障“菜篮子”安全
——到2020年 农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
买菜做饭是很多家庭的常态,但农药残留问题也让不少人感到头疼。
根据《规划》,一些地方工业“三废”违规排放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非法添加和制假售假等问题依然存在,农药兽药残留和添加剂滥用仍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风险。
在安全标准方面,《规划》要求,到2020年,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评估转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6600余项、兽药残留限量指标270余项。
在抽检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各省(区、市)组织的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
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郭文奇此前在发布会上提到2017年抽检计划,他说,国家、省、市、县四级靶向重点各有侧重,特别是加大对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餐饮食品的抽检力度和频次。
远离瘦肉精、罂粟壳
——重点治理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
违法使用瘦肉精、火锅底料里添加罂粟壳、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诸如此类违法行为已多次被媒体曝光。
通常所说的“瘦肉精”是指克伦特罗。据北京市食药监局官网消息,克伦特罗属于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具有促进动物体蛋白质沉积、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的瘦肉率、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天然食品中没有该物质。人食用含有“瘦肉精”残留的动物性产品(如内脏等),如残留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毒副作用。
《规划》要求,重点治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业明胶生产食品、使用工业酒精生产酒类食品、使用工业硫磺熏蒸食物、违法使用瘦肉精、食品制作过程违法添加罂粟壳等物质、水产品违法添加孔雀石绿等禁用物质、生产经营企业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保健食品标签宣传欺诈等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和相关违法行为。
同时,完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食用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研究破解“潜规则”的检验方法。(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邱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