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不再当地产商”的转型思路之后,王健林已经为自家的万达集团准备了好几顶新帽子:国内第一个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影视集团、迪士尼乐园模式的挑战者、顶级酒店的品牌管理方、“世界最大”的体育公司……
在1月18日的达沃斯论坛上,他再次提到了“去地产化”的问题,以及自己看好的一些行业领域。其中多出来的一块,就是所谓的“连锁医疗”:
“因为中国医疗过去是国有垄断,一年前对民营企业开放,允许民营企业搞综合性医院,允许外国医师在中国执业。几个月前刚刚规定医院医生也可以自己到外面私人出诊增加收入。这些变化为民营医院发展增加了条件,而我们巨大的优势是有大型建设团队,我们也在思考要不要进入健康产业。”
但擅长快速盖楼的团队,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可能真算不上是什么优势:医疗技术、护理能力、价格优势、道德伦理问题,甚至是解决医疗纠纷的能力……这些需要边建立市场认知和影响力、边小心运作的服务部分,才是真正难做的。
从万达在2016年初宣布的一项合作来看,他们可能更乐意将这些难题,甩给有专业资质的合作伙伴:
当时,万达宣布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HG)合作,出资150亿元在青岛、成都和上海建设三家综合性国际医院。医疗部分的运营管理由IHG负责,会为医院配备一定比例的高水平外籍医生和专业医疗团队。
而万达主要保证项目的落地——青岛的合作医院就会被放入“东方影都”的商业综合体内。
从这一点上来看,万达依然在套用他们进入酒店、娱乐、体育等多个行业时的经验:将服务部分与稀缺的土地资源绑定,将其变成实际能为商业地产项目带来的溢价。而不管是开发医院还是大型旅游度假区,前期的拿地成本都会大幅降低。
这与万科、恒大等房地产企业通过“医疗”、“养老”的概念销售住宅的思路,实际一脉相承。按照万科2016年半年报,他们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已经布局了超过 30 个养老项目;其中不仅有成规模的养老社区,也包括社区居家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甚至是针对旧物业的改造翻新业务。
在消费能力较强、本地居民老龄化程度也较为严重的地方,这类模式还算有些市场。但整个医疗行业利润不高,产品复制不易,规模化难度高,再加上中国市场上与文化理念和道德感的冲突,这个生意不好做。
(来源:好奇心日报 许冰清)
万达影城全球屏幕14347块 王健林的“好莱坞梦” 万达百货收缩至40家:未来或不再扩容 王健林关56家门店后重启百货 能帮万达实现转型? “传奇影业”拟购香港TVB 万达称与该公司无关 巢湖万达广场即将落地?目标地块即将挂牌拍卖 搜索更多: 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