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保健品营销如何“洗脑”
警方在梳理近年来发生的保健品欺诈案件中发现,当前保健品“营销”骗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利用“假冒专家”向空巢老人推销保健品。受交际范围和文化知识水平限制,大多数空巢老人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较弱,分辨是非能力差,通常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特别是对“专家”、“权威”的话深信不疑。今年73岁的无锡市民罗奶奶,就因为在家里接到了一个自称藏医“赵冠英”打来的电话,称其有特效药可治疗她的疾病,便信以为真,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先后10次购买了对方寄来的药物,共被骗现金8.5万元。
二是举办“免费保健讲座”进行诈骗式营销。作案嫌疑人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渴望健康的心理,经常办班授课,聚集人气。先讲一些疑难杂症的症状、成因、危害及防治难度,然后再借机夸大所推销保健品的效果,诱骗老人购买。无论是南京的胡大爷还是无锡李小姐的母亲,起初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加了一些所谓的“免费保健讲座”,最终被骗子“洗脑”,越陷越深。
三是利用媒体刊登虚假广告推销保健品。警方发现,很多所谓的“保健品公司”经常通过电视节目、报纸杂志以及手机、网络等媒介发布虚假广告,声称可治愈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目前正规医院无法根治的慢性病。当被这些疾病困扰多年的老年人根据其电话主动联系时,骗子们就会借机推销保健品实施诈骗。今年6月底,无锡的华大妈无意间收到一本名为“糖尿病秘方”的书,并拨打了书上的联系电话,对方随即向其推销所谓的特效药,先后诈骗了华大妈35680元。
四是善于运用“情感攻势”提高对空巢老人的洗脑效果。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空巢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很多保健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弱点,主动对空巢老人嘘寒问暖,大打温情牌,以拉家常、保护身体健康等为幌子骗取老年人的信任,然后伺机行骗。为了提高洗脑效果,一些犯罪团伙往往还会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赠送礼品等方式不断拉近与老人们的亲密关系,利用老年人的从众心理实施诈骗。
提醒 患病当接受正规治疗
针对当前空巢老人屡屡陷入保健品骗局的问题,警方在加大保健品市场监督力度的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家庭温暖和社会关爱。
相关人士建议,各级公安机关在接报此类诈骗案件时,要第一时间开展研判,分析作案规律和手法特点,及早破案,尽可能降低空巢老人的被骗损失。此外,各级公安部门还应会同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对此类犯罪滋生场所的联合检查,并立足社区,以老年人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常见诈骗方式、危害、识别方法进行针对性宣传。
在加强监督、打击此类诈骗的同时,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政工办民警张鑫也提醒广大市民,多关心家中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和社会关爱,引导老人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广大中老年人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被骗子的花言巧语和赠品所蒙蔽,如果患了疾病,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来源:经济参考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修改食安条例 打击保健品乱象 合生元3亿澳元收购Swisse剩余股权 保健品成奶粉业转型新方向 食药监总局:保健品两种情形年底前应申请延续注册 国家保健品评审专家吕圭源教授:吃保健品要掌握这个原则 食药监总局曝光9起药品、保健品虚假广告 搜索更多: 保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