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周五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
在论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对农业的发展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成为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背景。
具体来说,一方面中国史无前例的城镇化的进程还在快速推进;另一方面,城市中产阶层在迅速壮大,还有,集全党全社会之力打脱贫攻坚战,要将现行标准下的5575万贫困人口,今后五年,每年都脱贫1000万人以上。
这些背景汇集到一起,推动着国民的食品消费结构继续升级。韩俊称,现在农业发展面临的总量不足的矛盾大大缓解,变成了结构性矛盾,即优质绿色的农产品不能够满足需求,这也是中央要将其置于更加突出位置的原因。
此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另一个背景,就是说农业资源要素供给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
韩俊提到,2012年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了1500万人,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显著推高了劳动成本,不仅削弱了制造业的竞争力,对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同样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他说,2015年我们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是8.9%,农业就业占比是28.3%,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工业的22.5%,相当于第三产业的26.5%。以人工成本在农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为例,我国粮食作物中最低的是大豆,达到32.1%,棉花占到62.5%。而美国,占比最高的棉花只有10.8%,粮食作物都在3%到5%。当前,中国的大豆每吨生产成本是4877元,是美国的2.14倍,玉米每吨的生产成本为2117元,为美国的2.23倍。
韩俊提到,现在小麦已经是全部机械化,种一亩小麦只用两个劳动工人。水稻、玉米的机械化也在迅速推进,机械化率程度达到75%。但是棉花、甘蔗的机械化非常低,我们一定要提高机械化,不提高机械化水平的话,继续采用“小米加步枪”,中国农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无从谈起。(第一财经 邵海鹏) 共2页 上一页 [1] [2] PMI升至两年最高 中国经济强势企稳可期 中国经济2017预言:GDP增速6.5% 适当扩大赤字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中国经济又开始降温了! 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显现:多项经济指标均改善 北大报告: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接近美国 搜索更多: 中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