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热门资讯频道 >> 正文
老人消费陷阱:免费体检讲座等诱导掏钱消费

  [“事前的防范一定比事后的追溯有效得多,后者会受到太多因素的制约,前者还能有效降低维权成本。”陈静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何规范相应产品及其宣传手段,并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制、监管机制成为]

  张老先生的一件心事总算是落了地——几经周折,他还是获得了退款。

  在消保委,老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曲折的维权故事。

  现年已85岁高龄的张老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今年6月,家中信箱里收到一本“90天奇治糖尿病”的书,书中名为“中华糖尿病康复协会”的机构向读者宣传一款名为“糖安康”的保健食品,这引起了患糖尿病多年的老先生的兴趣,经过阅读了解一番后联系了所谓的“中华糖尿病康复协会”购买了“糖安康”保健食品,共计费用3680元。

  “有着‘中华’和‘协会’的标签,我就觉得他很有公信力嘛。”张老先生描述道,“但是这个东西一用上去就马上感觉不太对了。”

  老先生立即和家人沟通后向消保委投诉,几经拖延和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老先生获得了经营者3000元的退款。

  据前瞻产业研究的统计,2015年,中国有2.2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60至70周岁的低龄老人占55%;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400万;此外还有失能老人近4000万,患慢性病老人近1.5亿。

  正是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对老龄人口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庞大的人口数量不但带来了可观的消费基础,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市场乱象和困境。

  鱼龙混杂

  “有些老年消费者,很夸张,付了几万块钱,手上连收据都没有,有的甚至连产品都没拿回来,他也会付钱的。”上海市消保委保健产业专业办负责人陈静对第一财经记者感叹老年人“银发经济”消费的冲动。

  身为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发展的亲历者,国家FDA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厉曙光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老年保健品等的市场需求很大,但目前这个市场实际上有被做乱掉的趋势,诸如虚假广告、假冒伪劣、欺诈的经销手段甚至偷税漏税等乱象层出不穷。

  而上述的张老先生购买保健品之后的维权事件正是屡见不鲜的骗局背后的冰山一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年产值5600亿元左右,生产企业共约1700家。虽然多次提出促进发展健康产业,但老年人的保健品市场依然鱼龙混杂。

  在厉曙光看来,老年保健品的确有心理安慰剂的作用,在人们的观念里老年人吃一点保健品、营养食品总有延年益寿、去病保健康的意思在。对于很多老年消费者来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厉曙光直言,老年保健品和营养食品等与药品不同,它们不能帮老年人治病,它们的效果也不是100%,很多产品可能只对60%的人有效,比如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等,这意味着对很多老年人没有效果。

  对于反映特别突出的老年保健品,陈静介绍,和生活中的手机等消费品牌不一样,老年保健食品看不到特别突出的品牌,不会有一家独大,也不会有前几家独大的情况,而是花样百出的,各种各样的产品都有。这些五花八门的老年保健品通过网购、电视电话、社区活动、免费体检讲座等线上线下的方式来诱导老年人掏钱消费。“现实中销售人员对老年人在情感上的投入非常奏效。”

  “老年人去参加一个保健品的活动,很多的确是很快乐的,是很自愿去参加的,他们往往是回家后,自己和家人感觉钱花得太多了,后悔了,才投诉的。”陈静坦言,在大量的案例处理中,具体的产品有怎样的违规违法的信息,实际上消费者很难拿出证据证明,那些五花八门的产品往往从外包装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身在操作层面是很难甄别、判断的。

  危险的设备

  “左手硬件器械,右手药品、保健品”,对于国内大多数的经营者而言,这是两只无形的“赚钱的手”;与此同时,对于老年消费者而言亦是两个最容易上当的“坑”。

  截至2015年,超过1.4亿的老龄化人口,使得大量企业扎堆进军老人智能硬件市场,其中也不乏急功近利者,“挂羊头卖狗肉”,搅浑这片“新蓝海”。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在2016年针对电商领域消费品的执法行动中,广东深圳一家通讯企业被查扣的千余台老人智能手机经检测,合格率为零。

  在这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老人们对“智能老人手机是否真的智能”的重重疑问。

  记者在采访中对比了几位大叔大妈的手机,大字体、大音量、号称超长续航时间以及不知名品牌成为他们的共同点。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利润相对较低,老年人不像年轻人对手机又那么强的依赖性,老人机的功能及技术都是相对低端的。大的手机厂商鲜少加入该行列。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智能硬件研发企业工程师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老人机生产企业一般是小公司,为了控制成本,很多厂商会采用低价,但安全系数不高的原件。在电路板的技术上也没有采取合规的设计和处理,只追求功能和成本控制。另外,懂行的人细心留意就可以发现,市面上千奇百怪的老人机,内核几乎都是一样的。”他向记者补充道,“这正是由于小的手机厂商几乎都是从相同方案企业购买的老人机方案。”

  记者在采访中也获悉,由于大多数老人机生产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这些厂商能够找的代工厂,并不是专业生产手机的工厂。因为订单量少,成本控制严苛,大的代工厂不愿意接受此类厂商的订单。这些厂商为了控制工厂甚至会购买大的代工厂流出的不合格次品。由于大型代工厂采购基数大,流出的次品也足够小型企业消化并生产。

  早前央视新闻就曾报道,深圳市场监管局罗湖分局查获了10万余片被苹果公司淘汰的劣质显示屏。分别由南京乐金显示公司和烟台乐金显示公司代工生产,险些以非法形式流向市场。

  老人机问题仅仅是众多智能养老产品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围绕在老人生活中的理疗仪、血压仪、血糖仪等医疗器械用品更是被定位为老人的“必需品”。

  这些“必需品”的市场似乎显得更为“可怕”。

  和很多老年人一样,67岁的刘大爷是资深的“电视购物迷”,数月前他入手了一款“远红外脑电波治疗仪”。刘大爷逢人介绍,这款仪器戴上了头就不疼了,而且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流通,让全身的血液都活动起来。甚至在胃部手术期间,刘大爷也坚持让子女把这款仪器带到医院,以做平时按摩。

  但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发现,这款仪器实质并未获得来自CFDA的任何销售许可,质检、安检也全无保障标志,甚至在包装盒上的生产地址都印得模模糊糊。很显然,一旦发生漏电、短路这样的电路状况,刘大爷在佩戴治疗时随时会遭遇生命危险。

  刘大爷的经历是不少老年人正在经历的遭遇,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至今还不知道自己被骗,诱人的广告、信息的不对称以及老年人自身对于健康的渴求成为了这些不法生产机构滋生的土壤,而极高的利润则是经营者不法行为的原动力。

  “一个出厂价3000元的老人用心脏起搏器,手术室内可以翻两番,跳价12000元被安装在患者身上;换一口8000元的假牙,医院成本仅五分之一;上到恒频磁共振仪下到人工骨关节,几乎每一个老人的医疗环节都充斥了灰色链条和巨额利润。”一位医院体系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如果说药品在医院的利润为15%,那么医疗器械的利润则高于百分之六七十。

2页 [1] [2] 下一页 

广百集团瞄准老人消费开设专题式商场

搜索更多: 老人消费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