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律师陈志新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说:“法律上对于事故车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行业交易习惯中,一般认为车架、车梁等车子的根本部位受到了损伤,可能影响到车子的原有性能,才称之为事故车,如果外边的叶子板或者保险杠等部位受到轻微剐蹭或者进行过更换,是不能称之为事故车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对此表示赞同,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作为二手车,发生剐蹭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所说的事故车一般是发生过重大事故的车辆,比如说发动机、前后桥、主要部件受损,如果是剐蹭、车门被撞了,对车辆本身性能影响不大,则不能称之为事故车,对于事故车,卖方必须进行公示,事故车交易价格比正常二手车价格低很多。”
“虽然行业内所说的事故车是指发生过重大事故的车辆,但是平台在做宣传时应该对事故车作以解释。”沈荣补充说。
在陈志新看来,如果消费者购买到行业中认定的事故车的话,平台则涉嫌虚假宣传,如果是轻微剐蹭,平台则构不成虚假宣传。
信息不透明是主因
其实,除了对事故车的界定存在争议外,人人车在其官网宣传的“14天可退”也曾引起过消费者的争议,消费者认为,14天可退,应该是无理由、无条件退车,而实际则不是这样。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称,人人车负责受理投诉的孙经理表示,如果确认所售车辆是事故车,可以免费退,否则不能退。也就是说“14天可退”是有条件的。
对此,陈志新表示,法律规定,消费者网上购物,7天之内可无理由退货,如果人人车在其宣传中没有附加条件,一般应理解为是14天消费者可无条件退车。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如果宣传14天可退,应是无条件退,如果需要满足条件,平台应该写明。”
陈志新认为,二手车行业产生的多数纠纷,均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所致,如果二手车平台,在买方签订购车合同之前,就将相关车辆的详细信息告知买方,自然就会减少不少类似纠纷。另外,相关法律法规也亟需完善。
然而,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其实二手车服务过程非常繁琐,不仅要尽量满足买方的需求,还要理解卖方,难免会出现服务不周等现象,致使不少消费者对二手车平台不太满意,二手车平台在消费者心中的诚信也大打折扣。
“不同的用户对二手车的预期可能不一样,平时接触到的很多用户,对二手车的预期甚至达到新车的标准,理性消费和对行业的不诚信给二手车平台造成了很大压力。”该业内人士说。
法治周末记者 马金顺 共2页 上一页 [1] [2] 二手车电商混战加剧 好车无忧骂战人人车 优信烧钱无度谋借壳 人人车频陷刷单丑闻 合谋做局只为忽悠投资人 人人车遭遇的资本囧境:融资遇阻 估值半年没变化 瓜子、优信、人人车、车易拍……暗战 二手车市场这一块蛋糕,要怎么分? 脱离了58控制的杨浩涌,再次面对58系对手人人车 搜索更多: 人人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