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瓜子”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国内炒货龙头企业洽洽食品(002557)又一次深陷“质量门”当中。
12月24日,有媒体曝出洽洽食品在瓜子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包括装袋前给瓜子喷香精、生产日期人为延后数月、重复使用煮瓜子的水、工人没有健康证等问题。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洽洽食品第一时间在其官方网站作出回应,称公司产品所使用的食用香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2760的规定,也按照国家标准GB7718的规范进行了标识,供方是国内最优秀的食用香精供应商,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与此同时,洽洽食品还在官网的显著位置,以行业信息之名刊出《关于香精香料在坚果与籽类食品中的使用说明》的链接。此文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发布,称香精香料在坚果与籽类食品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可放心食用。
但令人生疑的是,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会长一职正是由洽洽食品董事长陈先保担任。同时,陈亦担任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食品安全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此看来,恰恰官网的上述说明,不免有“自导自演”之嫌。
“在遭到外界质疑的时候,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如此挺洽洽食品。陈的身份无疑说明了很多问题。”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感叹道。而洽洽方面却对此不以为意,“这不需要避嫌。”
洽洽食品一直被指产品单一,近年来加快了向休闲食品行业转型的步伐,业务逐渐向高档坚果与薯片方向延伸。据其2012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薯片销售收入较2011年同期下降23.38%。
此时再陷“质量门”事件,洽洽的转型之路无疑将被蒙上一层阴影。
瓜子喷香精惹争议
12月24日,媒体刊文曝出洽洽瓜子在生产流程中存在众多问题,其中香精的使用问题最为引人瞩目。
该媒体记者曾卧底洽洽的生产车间,发现洽洽瓜子在装袋之前都要被喷洒香精,所用香精的生产日期也有被更改的痕迹。该记者还发现,洽洽煮瓜子的水是重复使用。煮瓜子的罐子中,一次性能煮0.7吨的瓜子。工人不停地将瓜子倒进罐中,却从未见换水。另外,工人不办理健康证、不戴手套挑拣瓜子等生产卫生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洽洽的生产车间中。
消息一出,外界对洽洽食品安全的质疑此起彼伏。随后,洽洽在官网中发表声明,称公司产品所使用的食用香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2760的规定,也按照国家标准GB7718的规范进行了标识。因供方提供的食用香精是高浓度的,根据公司生产工艺,需要对供方的食用香精进行稀释处理,且对稀释后的食用香精进行了重新标注品名、配制日期。
“坚果与籽类食品是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允许使用食用香精香料的食品之一,企业可按需添加适量使用的香精香料。”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黄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
洽洽在声明中解释说,其食用香精按照国家标准GB7718的规范进行了标识。但实际上,洽洽香瓜子的包装袋上仅标注使用了食用香精,并未就香精种类做出更进一步说明,未提及香精的具体名称。洽洽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以为意:“这个情况,我们的声明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另外,瓜子煮制用水重复的问题,洽洽称,煮制用汤料液不是只添加水进行煮制,在水中还添加了甘草、茴香等多种草本香辛料。在煮制过程中,一锅瓜子不能将汤料液中的中草药成分完全吸收,根据企业工艺规范,汤料液可循环使用。
而据武汉当地一炒货企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我们企业煮瓜子的水,从来不重复使用。”黄文也不无担心地说:“高温加热可以杀菌,但是水中添加的辅料在长期的加温融合之后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这个很难说。”
“炒货行业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其主要责任在企业,企业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不惜违规生产。国标的不完善让企业有空可钻,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违规生产的‘挡箭牌’。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
“自导自演”说明澄清
尽管洽洽食品和坚果炒货委员会发布了相关的情况说明,但其中仍有疑点。
2012年12月24日,洽洽食品发布《洽洽食品关于媒体报道的情况说明》一文;12月25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香精香料在坚果与籽类食品中的使用说明》。虽然后者在说明中对洽洽“质量门”一事未有提及,但全篇仍然有浓厚的澄清意味。
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在文章中表示:“由于使用香精、香料作为配料使用是否得当,市场会来鉴别,因为消费者是最好的食品风味评价专家”,还称“添加食用香精香料的量一般都很少,添加量为0.05%-0.3%”。
时代周报记者登录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发现,其第二届理事会会长一职正是洽洽食品董事长陈先保。另8名常务副会长和9名副会长中,只有2人不是由炒货企业的负责人担任。
记者还发现,《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章程》第三章对团体会员的入会条件中规定,“愿按期交纳会费”。对于具体数目,外界便不得而知了。
另外,陈先保还担任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食品安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网站公布信息显示,“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国坚果炒货行业有关食品安全与质量方面的评审、咨询与推广普及工作,接受政府委托的有关坚果炒货行业食品安全与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陈先保与该委员会之间的暧昧关系,也不得不让人产生其他联想。坚果炒货委员会为何在第一时间与洽洽食品保持一致发布说明?说明发布之前,委员会是否对洽洽食品进行过食品安全检测?说明又为何与洽洽如出一辙,对添加香精类别只字未提?
对此,洽洽食品方面不以为意。12月29日,记者拨通了洽洽食品董秘的办公室电话。其董事会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辩解称:“该委员会是行业协会,企业是协会的成员单位。会长、副会长都是企业的负责人担任,不是陈总担任,也可能是其他企业负责人担任。”
该名工作人员还向记者表示,由炒货委员会发布声明并不存在不妥,“不需要避嫌。你可以去问炒货委员会。”
时代周报记者带着疑问与该委员会取得联系。委员会工作人员对于陈先保在委员会的任职情况避而不谈,并表示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不能作答。
在记者的追问下,工作人员让记者将采访提纲发至指定邮箱,并表示经过官方审核将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作出书面回应。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转型之路尚不明朗
事实上,早在2012年5月,洽洽就曾因收购陈年葵花籽、原料采购把关不严等受到质疑。此次再次被陷“质量门”,洽洽可谓“二入宫”。
尽管如此,洽洽在炒货行业的“大佬”地位仍未被撼动。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炒货行业最近三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洽洽食品一家,而洽洽瓜子业务就占了其公司收入和盈利的近九成。
“当前洽洽对传统炒货业务依赖度过高,但传统炒货业务淡旺季明显,单一业务的经营风险大,向前景较好的休闲食品市场转型是洽洽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也是整个炒货行业的发展趋势。”简爱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洽洽向休闲食品市场的扩张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其于2010 年中推出了薯片类品牌“喀吱脆”,产品采用烘焙工艺制作,终端零售2 元/袋。但无奈薯片市场强手如云,乐事、品客和达利园等都是这一领域的强势品牌,洽洽在这一细分市场并无太多优势,加之薯粉价格上涨,洽洽2012年上半年薯片销售额低于预期。
简爱华表示,当前洽洽开展新业务的瓶颈主要在于缺乏盈利能力的新产品和创新能力不足。洽洽的休闲食品业务局限在薯片,且推出的口味与已有薯片品牌并无较大差异,因此难以赢得市场。
为了挽回转型颓势,洽洽于2012年10月8日在南京召开新品发布会,宣布推出薯片系列与高档坚果系列新品。
此外,提高销售终端覆盖是洽洽下的另一步棋。洽洽食品在招股书中曾坦言,由于炒货行业具有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传统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特点,各地存在大量的生产销售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炒货企业。洽洽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6%-7%。洽洽公司虽然2012年上半年终端覆盖数量已提升至26万个左右,并计划2012年全年达到40万个,但公司仍处于渠道费用投入期,单店投放效率短期难以提升。
简爱华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洽洽未来应使产品和渠道高度契合,即高端坚果类应集中在一线城市。公司在休闲食品业务方面应注重研发能力以新口味取胜,收购已有品牌不失为一个良策。”
记者卧底调查:洽洽香瓜子 全靠喷香精
洽洽陷香精门受协会力挺 澄清说明遭质疑
洽洽瓜子被爆喷香精 公司称生产遵守相关标准
洽洽瓜子被爆装袋前使用香精 回应称符合国标
洽洽香瓜子黑水百煮 生产日期人为延后数
搜索更多: 洽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