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CFP
光明提价自称5% 超市涨近10%
消费者怒问:“好意思吗?”
光明乳业(9.02,0.00,0.00%)发布公告称,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自12月18日起,适当上调部分新鲜牛奶、新鲜酸奶的价格,加权后平均上调幅度约为5%。而这一调价的行为被不少消费者嗤之以鼻:“总出问题,还好意思涨价?”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更是担心,光明乳业此举会引发乳品行业新一轮涨价。
北京超市:光明主打产品涨近10%
北京多家超市表示已经接到光明牛奶的调价通知,已经或即将调整零售价格。但是记者走访北京市场了解到,光明此次调价部分乳品涨幅接近10%,远远超过其在公告中所称的“价格平均上调5%”。
北京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超市均表示,将陆续完成光明乳制品的调价。“12月初就接到调价通知了。”某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光明在调价通知中的措辞与公告不同,涨价的原因是“近期物流运输和人工成本上涨”:“公司尽管对部分成本上涨进行了内部消化,但是仍无法支撑公司的正常经营运作,所以决定调价。”
但对于公告中所称的“平均加权涨幅5%”,超市表示“一些主力产品涨了将近10%”。记者在某外资超市看到,光明倍优950毫升高品质鲜奶从17元涨到17.8元,涨幅4.7%还算在公告所称的范围之内,但其儿童健能系列从11.5元涨到12.4元,涨幅高达7.8%;580毫升畅优原味和草莓味优酪乳酸牛奶从9.8元涨到10.7元,涨幅达到9.2%。对此,光明有关负责人解释称:5%是全国市场平均的涨价幅度,并非某个区域市场的提价幅度。
光明乳业:提价源自成本上涨
光明乳业再次成为消费者瞩目的焦点。其发布公告称,自18日起,适当上调部分新鲜牛奶、新鲜酸奶的价格,加权后平均上调幅度约为5%。而对这次涨价的原因,光明乳业称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
光明乳业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光明乳制品营业成本为39.39亿元,较去年同比上涨13.86%。第三季度,光明乳业整体的营业总成本为33.3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0.23亿元同比上涨了10.35%。
这是近期光明乳业第二次提价了。11月中旬,光明乳业武汉地区部分鲜奶和酸奶制品就提价5%至7%。报道称,当时光明乳业武汉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涨价只在武汉地区进行,对于是否会扩散到全国市场,“尚不好说”。的确,成本上涨已成为全国乳业发展的一个包袱。农业部相关统计显示,今年中国主要生产原料奶的十个省区收购均价在3.28元/公斤左右,同比上浮约为2.5%。其中,华北奶源与年初相比涨幅为6%,华中地区奶源与年初相比涨幅为8%;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奶源与年初比涨幅超过8%。
不过,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光明牛奶价格上涨可能和内部的营销、管理成本上升也有直接的关系。
消费者:“提价好意思”?
昨天,不少网友发微博称,已经感受到光明乳业涨价的威力了:光明牛奶小盒子从4.00涨到4.20,中盒子从6.80涨到7.50,快要喝不起了。不过,面对涨价,更多的消费者称,国内的乳品行业好意思涨价吗?
消费者李女士就表示,牛奶行业的质量本身就让老百姓觉得不放心,现在还涨价,有点说不过去。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留言称:自己的产品能行不?还好意思涨价?你只要出来是有良知安全的牛奶,涨价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是吗?因为没有良心,所以造成客户流失,因为客户流失,造成销量剧减,因为销量剧减,造成盈利减少……结果就是提价?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国亮也关注到此事,他发微博称,物价上涨渊源于货币超发,控制某些商品价格的上涨,结果必然是被控制商品的质量下降。市场经济体制下,央行通过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政府机构的职责是严控质量。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则多次表示,食品企业不要一面临成本上涨就将包袱抛给消费者,其完全可以从管理上下功夫,以减少管理运营成本。
链接
光明牛奶半年六次“质量门”
从今年6月至今,光明乳业问题频发,半年曝出6次产品质量问题。
今年6月15日,安徽颍上县两所小学部分学生在食用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
6月27日,有市民发微博称,用光明优倍牛奶调出的紫薯呈现出蓝色。据悉,光明优倍奶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碱水,该批次“问题牛奶”流入市场。
7月初,广州市工商局公布抽检结果称,光明乳业旗下光明奶油以及50%减脂芝士片两产品因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而遭曝光。
9月8日,光明小口瓶鲜奶口感出现酸败情况,企业在官网致歉。
9月17日,北京市民购买光明牌“小小光明宝宝奶酪”,发现配料中含有卫生部规定禁放的乳矿物盐。光明乳业发布声明表示“没有安全问题”,并在全国下架该款食品。
10月19日,有消费者购买的1.5L桶装光明纯鲜牛奶出现蓝色的固体颗粒物。光明乳业回应称为加工时摩擦出的塑料瓶盖颗粒。
专家:
涨价已成必然原则
光明乳业此次涨价会不会引发乳业企业新一轮涨价?赵萍对此的判断是有可能。她说,除了成本原因导致乳品不断调价之外,涨价已经成为乳品企业每年提价的必然原则。无论是伊利、蒙牛、光明这种全国大品牌还是区域品牌,每年都会或多或少上调产品价格,一般每年的涨幅都在5%至10%左右,“乳业企业相对处于一个垄断地位,消费者没有话语权,即便涨了价,消费者也没有太好的选择,高价也得买。”
赵萍还担心,如果乳制品企业只谋求涨价,它将很难维持消费者对它的信心。另外,如果国内乳业企业一味涨价,也会使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国外品牌的乳制品,从而丧失自己的市场。有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份奶粉进口同比增加了将近20%。赵萍预计,全年的增幅可能会接近30%,“进口数量的增加必然会挤占国内品牌的牛奶市场,国内的品牌仅仅进行粗放型的扩张,而不严控自己的产品质量,不把品牌形象放在第一位,那么未来存在很大的隐忧。”
乳品企业:暂不跟涨
光明牛奶此轮调涨价格,会不会在年末引发整个行业“跟涨”?三元、伊利和蒙牛等乳企对此则表示,目前暂不调价。蒙牛方面称,近期饲料涨价明显,为缓解奶农压力,蒙牛根据市场情况适当提高原奶收购价格,但产品价格暂不调整。而三元负责人表示,近期三元的鲜奶、酸奶产品价格没有变动,“暂时也没有涨价计划”。
光明酸奶喝出霉块 光明十倍赔偿消费者不满
光明牛奶再上质量黑榜 霉变异物深陷盒底
市民喝酸奶喝出绿色的霉块 光明酸奶遭投诉
光明奶加热现塑料片 公司否认产品有添加剂
光明乳业鲜牛奶现乳白颗粒 孩子喝后腹泻呕吐
搜索更多: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