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女士向本报维权热线85188518反映:我是钛合国际的业主,楼下的曼巴咖啡关门了,我有他们那里的消费卡,卡内还有几百元钱,希望商报帮忙维权。
商报见习记者 邵敏宸 维权报道
袁女士是上塘路钛合国际的业主,一楼有一家名叫“曼巴咖啡”的西餐厅,由于它离家近,她经常在那里消费,去年她办了一张该店的消费卡,充值了1000元钱,“今年六、七月份我还在那里消费过,前几天去看,发现它关门了,现在卡里还有几百元钱剩下没花。”
据袁女士透露,原先曼巴咖啡所在的店铺现在已经在装修,即将变成美容院,而钛合国际物业对此并不了解,也没办法找到原先租客的联络方式。对此,记者致电钛合国际物业,但电话一直处于无法正常接通状态。而曼巴咖啡在全国也并无其他连锁店,仅杭州上塘路一家。
记者随后通过下城工商分局了解到,这家位于上塘路28号钛合国际一楼的曼巴咖啡由一位姚姓店主经营,但通过记录在册的号码已无法联系上他,移动号码也已成为空号。
“其实,类似事件我们已接到多起投诉,自从预付式消费兴起以来,商家突然‘人间蒸发’,消费者没办法要回预付金额的事件也源源不断。工商方面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往往是通过记录再按联系方式与商家沟通协调,如果涉及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公安部门才会立案侦查。建议消费者慎重选择预付式消费。” 下城区消费者协会负责人说。
此前,本报就接到过不少消费者关于预付式消费的投诉。例如有商家借“优惠”来推销办卡,卡卖掉后玩人间蒸发;有商家在推销预付费服务时虚假宣传、夸大承诺,售卡后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消费卡充值后不开具发票,卡面条例含混不清或屡现“霸王条款”(如“最终解释权归商家”,“一经售出概不退卡”)……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工商12315申诉热线受理的预付式消费投诉就多达1015件。消费者协会方面表示,一旦发生此类事件,会依据《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因这些法律大多是在预付式消费流行之前制定的,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预付式消费”的法律、法规,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工商或消协来做协调处理。 搜索更多: 曼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