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儿童早教产品“巧虎”频频被媒体曝出涉嫌“倒卖用户信息”、“误导消费者”以及“对客户进行骚扰式电话营销”。为此,记者通过电话连线相关“受害者”并进行了相关事实的核实。截至发稿前,巧虎并未对任何公开曝光的相关指控做出回应。
据微博上的一些网友投诉抱怨信息统计,扬州的妈妈们信息遭泄露,疑被巧虎早教员工卖掉。更有消费者称“巧虎”的销售电话一度打爆了手机。
据公开资料显示,“巧虎”原名“小岛次郎”,是日本最大的教育集团Benesse Corporation(倍乐生株式会社)系列产品《乐智小天地》的主角,在中国拥有众多用户。“巧虎”以学前儿童的家庭学习商品为主要内容通过电话和网络销售为主,同时运用会员制及部分续订赠品活动等为商业营销手段。
据记者了解,“巧虎”的电话销售人员在致电潜在消费者的时候,通常采用“以中福会和宋基会的名义邀请消费者参与活动”或是“向消费者介绍由中福会和宋基会特别推荐的早教产品”的方式来获得对方了解产品细节的兴趣,而在近期被媒体广泛披露的有关报道显示,“宋基会”、“中福会”这两家慈善机构与日本倍乐生(中国)公司并无商业上的合作关系,只是旗下“中福会出版社”承担了一部分“巧虎”图书音像产品的出版业务。而随着巧虎早教产品的背后投资商操盘公司身份被披露,他们与“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基金会”之间是否真实存在合作关系,其是否通过早教产品传输日式教育理念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事实上,巧虎“虚假营销”问题由来已久,记者在网站上输入“巧虎骗局”的关键词,即出现上万条类似投诉,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在巧虎进入中国早教市场初期,曾受到妈妈们的欢迎,但在一年又一年的续订中,因信息泄漏而受骗的客户越来越多。巧虎的问题开始逐渐引起媒体关注。7月25日,有媒体披露,郑州王女士在续订巧虎商品时,因信息泄漏被骗1380元,但至今巧虎未给任何说法。
据一位曾购买过半年巧虎产品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早年在朋友家里看到巧虎产品,觉得早教还是有一定必要的,就为孩子订购了半年的巧虎产品。经过半年的使用,该妈妈觉得产品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孩子没有对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刚开始觉得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还小,还没有到接触早教产品的年龄,因此经过半年的使用决定不再续订。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了之,没想到一年后,巧虎产品销售又一次打来电话,希望该妈妈可以重新订购,经过多次电话推销。不得已,该妈妈订购了一年,为自己省了麻烦的同时也希望再看看孩子对该产品的反应。
在这一年间,孩子对产品勉强有了一点兴趣,但是每月只有两本书、一张DVD和一些玩具就需要130-150元的价格略微偏高,性价比太低,同时孩子也渐渐长大,到了可以进幼儿园的年龄,所以妈妈决定等一年到期后就不再续订了。但是巧虎电话骚扰的攻势再一次降临,这次该妈妈下了决心不再续订。但巧虎电话推销员就把电话打到家里,谎称该妈妈已经同意续订,要求孩子的爸爸签单。该妈妈得知这种“先斩后奏”的骗局后怒不可遏,直言手段“恶心”。但是当被记者问及消费者如何面对无尽的电话骚扰和骗局时,也显得无可奈何。
许多业内人士也对“巧虎”的骚扰式电话营销和误导消费者隐瞒产品来源的介绍方式产生不满。他们表示,教育市场需要更加注重教学的销售方式,避免引起在市场中的负效应。新竹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早教产品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教育专家认为,伴随着早期教育的深入人心,早教产品也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图书类、动画片类、玩具类等早教产品在市场上一应俱全。但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时,消费者还需擦亮眼睛,仔细筛选,注重商家的真实性与诚信度,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早教市场比较出名的早教产品有很多。例如:米卡、洪恩、布奇、迪士尼、抱抱熊、巧虎等,都是比较出名的早教品牌。巧虎由于进入市场比较早,目前市场占有率相对占优。有披露的数据显示,尽管中国的早教产品品类繁多,但就市场占有率而言,来自日本的巧虎占有率居首。
在使用“巧虎”这一早教产品的用户当中,大部分家长并不了解它是引进的日本版权,而随着巧虎制作方日本倍乐生株式会社的身份浮出水面,其日式教育理念是否影响中国儿童也引起了争议。2011年末,北京地区的孙女士怀疑孩子因长期观看“巧虎”的早教光碟产生孤僻症倾向。也有妈妈们表示,孩子教育无国界,小朋友喜欢就好。为此,有关专家认为,虽然国别倾向不应成为为孩子选择早教产品的主因,但注重中国传统教育依然十分重要。
教育专家认为,很多家长望子成龙,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天才,想借助一些早教产品,实现最佳教育效果。通过早教产品,过早地让孩子们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学念儿歌、英文歌曲、数学方面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诗词的知识、听故事等等。这类早教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培养孩子生活的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品德等,但单一地依靠早教产品来教育孩子也不可取,作为家长,既然很关心、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还是需要更多地通过亲子交流和身体力行来影响孩子的成长,在此基础上,适当选择最适合孩子的产品来辅助早教,减轻家庭教育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