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ivaleo
发生在成都的蒙牛红枣酸奶变质事件有了新进展,经销商向消费者提出:我们可以违反公司制度,为你多赔到500倍,只想尽快解决此事。
我认为,再没有更好的语言,能够像这句话一样暴露出蒙牛长期以来的行为逻辑: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在那么多媒体均保持合作的情况下,蒙牛还是频繁出事。因为,它总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摆平各种消费者投诉,哪怕已经造成公共安全事件,而不太有动力花大成本去完善质量体系,在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难以避免。至少在此次红枣奶变质事件中,我们没有看到蒙牛对事故有一个清晰的说法,甚至连问题奶该不该回收、有没有回收都是一笔糊涂账。
蒙牛的底气,来源于它巨大无比的能量,更来源于消费者的纵容,毕竟,蒙牛没有举着枪逼着消费者喝。面对这样一个丑闻频出的企业,我们没法去指望监管部门足够给力,也没法指望通过诉讼途径让蒙牛赔得底裤朝天,消费者唯一能做的,其实就是用脚投票。
但现实恰恰相反。
在三聚氰胺、特仑苏、公关门等一系列丑闻后,消费者的信心似乎没有受到影响。数据可以证明: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公布的数据,蒙牛已经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多家市场监测机构的数据也可以佐证;而在09年4月,蒙牛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将销量恢复到了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的80%,让人不得不惊叹中国消费者的健忘;股票方面,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和伊利股价一度跌去75%,但最终不到一年就完全收复失地,如今还频创新高,势头依然强劲;就连本次变质奶事件中的消费者陈女士也承认:“原则上我也相信蒙牛这么大个品牌,它肯定不会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或许,中国的消费者太善良了。
说实话,我不太理解那些如今还在坚持买蒙牛的人,你会请一个有多次不良信用记录且不思悔改的人,为你的孩子当家教吗?反正我从08年9月后就再没买过。当我在各大超市柜台前看见蒙牛的产品时,我总会想起蒙牛高管的那句“我们给香港的货出问题可能,比给内地的小”,说得再矫情一点,我还会想起那些结石宝宝,因为商家的不负责任,这些结石宝宝的家庭至今仍在承受望不到尽头的痛苦。想到这些,如鲠在喉,已毫无购买欲望。
资料:蒙牛近年事故一览
2008年9月,蒙牛生产的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产品中被检出含三聚氰胺。随后,蒙牛对因食用这些批次奶粉而造成身心伤害的消费者表示道歉。但事后瑞信披露的报告指出,蒙牛高层在当年8月即已发觉此批奶存在问题。
同样是九月,为了稳住香港市场,蒙牛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姚同山透过媒体向香港同胞表示,供港蒙牛产品都来自大型供货商,出现问题可能性比内地低。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牛根生打出了悲情民族牌,声称国人不挺蒙牛,蒙牛就将被收购。但事后有媒体调查发现,当时的蒙牛注册地在国外,不是一家中资公司。
事故接踵而来。
2009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函,要求蒙牛停止向特仑苏牛奶中添加OMP,多部门的专家认为,该物质用于食品添加未经国家许可,蒙牛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而生化博士方舟子认为该物质存在健康风险。
2010年10月中旬,伊利旗下的幼儿产品遭蒙牛乳业所雇公关公司的恶意新闻策划诽谤一事被曝光。最后几名主犯最高刑期不超一年,且均为缓刑,罚款一两万了事。
今年4月23日,陕西榆林251名小学生喝蒙牛牛奶后中毒,很多媒体在报道时,标题竟然用的是“xxx因喝某知名牛奶而xxx”。
今年7月,成都多家商户和消费者发现蒙牛产的酸奶出现变质的现象,打开竟是恶臭味。而蒙牛方面称产品检测合格,事件最后没了下文。 蒙牛使拖字诀失去的会更多 消费者对你的品牌很失望 蒙牛牛奶现白色浮块 家人喝了腹泻 奶业专家王丁棉:蒙牛使拖字诀失去的会更多 面对蒙牛,我们只能用脚投票 蒙牛牛奶中现白色浮块 家人喝了腹泻 蒙牛乳业特仑苏有机奶致消费者严重腹泻遭投诉 蒙牛酸奶现霉斑 经销商称已回收该批次5千余盒 蒙牛惊现“霉霉奶” 真空包装竟然变质! 蒙牛奶产品保质期内变质 散发酸臭味 蒙牛奶箱现08年产过期三鹿奶 称责任难定 消费者反映蒙牛牛奶现白色浮块 家人喝了腹泻 消费者反映蒙牛牛奶中现白色浮块 家人喝了腹泻 蒙牛奶箱惊现过期三鹿奶 代理商称责任难界定 蒙牛奶箱现08年产过期三鹿奶 代理商称责任难定 保质期五个月的蒙牛牛奶40多天就变味了 保质期五个月40多天就变味 蒙牛牛奶遭投诉 蒙牛前CFO办圣牧高科奶业 上游隐现蒙牛系 蒙牛牛奶变质悬疑:问题不小草草了事引质疑 蒙牛内蒙古老酸奶“买九赠三” 价格陷阱坑你没商量 液态奶市场三问题引关注 蒙牛满意度倒数 搜索更多: 蒙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