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迅雷CEO邹胜龙来说,2011年7月20日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按照原定的计划,第二天,7月21日,迅雷就应该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但到了第二天,我们等来的不是邹胜龙所敲响的纳斯达克钟声,而是迅雷宣布IPO计划无限延迟的消息。
7月20日,迅雷就已经推迟了一天上市时间。即便是迅雷主动将股票发行价格下调,估值缩水,行业内依然一致看好。但随着迅雷IPO计划的无限延迟,大家才开始意识到,迅雷上市失败的背后,不单单是股票定价不够理想这么简单的原因。
关上的大门
两个月内四度推迟IPO计划,融资额从最开始的2亿美元降到7800万美元,迅雷的上市折戟充满了戏剧性。“整个市场环境不好,公司价值得不到体现与释放”是迅雷对推迟IPO的解释。但实际上,纳斯达克的上市之门逐渐关闭,资本市场的暴风雨正在袭来。
可怕的连锁反应也出现了:盛大文学随后也无奈宣布无限推迟IPO,土豆网的IPO进程同样一波三折。迅雷的上市失败最终从一个独立事件,逐渐演变成一个标志性事件。
从今年3月开始,中国概念股就深陷诚信危机,到了5月,随着人人网的上市,一个更大的互联网泡沫正在形成。到如今,绿诺科技、中国高速频道已经被纳斯达克摘牌,在美上市的9只中国互联网新股有7只已出现破发。整个7月,在美IPO的中国企业数量为零,赴美上市之路已经越来越窄。
为了能顺利IPO,迅雷已经做出了极大的忍耐与退让,并做了许多“功课”。迅雷的发行价格一再降低,融资规模一再缩小。在IPO之前,迅雷的发行价从之前的14~16美元下调至12~14美元,ADS发行量将从此前的760万份减少到600万份,如果分别按照15和13美元的中间价计算,其融资额度将降低至7800万美元,缩水3600万美元。
与此同时,迅雷不仅请来李开复等人担任独立董事护航,而且还对旗下问题业务进行了“断臂”。2010年12月,迅雷以1万元人民币的价钱,将与“狗狗搜索”有关的域名、商标权和软件版权售予了非关联第三方。但迅雷遇到的,是一个无法避开的暗雷。
被炒的中国概念股被退热、部分圈钱公司赴美上市受阻、少数上市公司暴露诚信危机。美国市场对于中国概念股形成了“一朝被蛇咬”的畏惧心理,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上市信心已经大大降低,短期内关闭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之门并不奇怪。
而在山姆大叔正在关闭纳斯达克之门的时候,迅雷正巧成为了那个不幸撞到头的倒霉鬼。从披露的数据来看,2011年迅雷第一季度营收1540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98%,净利润177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54万美元增长15%.2009年和2010年迅雷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540万美元和850万美元。
根据艾瑞的数据,截至2011年2月,迅雷下载在整个中国下载软件市场占据78.7%的市场份额。2010年,迅雷下载工具平均每天的下载量大约为1.38亿次。作为“中国唯一盈利在线视频网站”和占据垄断地位的下载客户端,迅雷似乎理应搭上赴美上市的最后一班列车。
谁也没想到迅雷的故事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结尾,也许邹胜龙还记得优酷上市时被投资者追捧的场景。仅仅半年之后,当邹胜龙带着财务数据更加优秀的迅雷来到美国,身影却如此落寞。
连环暗雷
如果说尚未盈利的优酷都能获得资本市场的热捧,迅雷的盈利虽然不高,至少已经赚钱了,问题的症结显然不在这里。与优酷相比,迅雷虽然早早地实现了盈利,并且在下载领域占据了近乎垄断的地位,但在美国资本的眼里,这些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如果把下载量与迅雷的盈利相对比,迅雷的赚钱能力其实已经输给了大多数的美国互联网企业。
在迅雷这样庞大的下载量中,很多是免费的影音文件。而迅雷目前的收入仍然还是以广告为主,也就是说,迅雷利润的多少实际上与海量的下载并不成正比,甚至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迅雷又有什么资格以下载量和盈利自居去冲击华尔街呢?
从结果来看,迅雷似乎是栽在了盈利模式上。但实际上,一路走来,迅雷在IPO之路上已经连续踩中了好几次暗雷。能一直走到最后才倒下,对迅雷来说已经实属不易了。
作为国内最大的下载客户端,赴美上市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可惜,在资本最放松的时间点上,迅雷并没有“迅”起来。等到迅雷准备好了,这一场资本盛宴也已经接近尾声,机会已经从指尖溜走,迅雷的碰壁同样显得理所当然。
迅雷很无奈,还没盈利的优酷、土豆都上市了,而自己连这场泡沫的影子都没摸到就破了?如果迅雷准备得够早,赶上人人网那一班列车,在盈利模式上向优酷多靠拢,也许就能一路通关。但错过了人人网那一波上市潮,迅雷也就错失了最好的机会。
回到国内,因为迅雷上市的可能一直存在,所以那些捍卫自身利益的,趁机浑水摸鱼的,甚至嫉妒你上市设立阻拦的各路人马也纷纷出动。在这最关键的时候,迅雷偏偏又处在上市前的缄默期,只能任由对手“骂阵”。
7月20日,就在迅雷IPO的前一天,索尼、华纳、环球等7家港台唱片巨头对迅雷的联合诉讼第二次开庭,7家唱片公司累计向迅雷索赔2050万元人民币。选择在迅雷上市前夕“联合狙击”,炮轰迅雷参与、帮助了侵权录音制品的非法传播,索尼们显然是想给迅雷的IPO设阻。虽然二审依然没有判定迅雷侵权,但一个官司缠身的迅雷显然不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而等到迅雷上市之后,这些侵权案的影响还会不断扩大。
更加吊诡的是,同样是这一天,迅雷原有的ICP备案号被注销,旗下四大网站也呈注销状态。虽然迅雷已经取得“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资格,并不需要ICP备案,但ICP备案信息的缺失将始终意味着运营风险。
在这样敏感的时间点上发生如此吊诡的事件,让人心生疑窦,实在无法不把这件事和迅雷上市在即联系起来。加上7家音乐巨头的炮轰,种种不利因素在迅雷的上市前夜集中爆发。从局外人的角度看,迅雷的上市路上显然潜藏着意料之外的阻力。
更加不凑巧的还在后头,今年6月,默多克夫妇向迅雷投资近3000万美元,默多克的影响力和新闻集团的金字招牌曾一度成为迅雷上市的重大利好。但在邹胜龙最艰难的时候,传媒巨头默多克同样在为“窃听门”事件焦头烂额,自顾不暇,更无法抽身为迅雷摇旗呐喊。
故事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短短一个月时间,默多克的支持从重大利好,反而变成了迅雷在国外投行眼中最大的负面因素。直到最后迅雷才发现,默多克并不是他们上市的东风,即便是东风,自己也不是东吴,而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