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海底捞店内的酒精测试仪
编者按:近日,有市民发现海底捞火锅大行宫店里配备了酒精测试仪,顾客用餐完毕后,可以自行进行酒精测试。昨天中午,记者从海底捞火锅店里了解到,酒精测试仪是经销商放在店里的,并不是店方准备的。不少市民觉得,喝了酒就不应该再开车,与血液内酒精含量是否超标无关,在店里摆放这样的酒精测试仪,反而会使一些存有侥幸心理的顾客酒驾。
此前,海底捞被曝光火锅骨头汤底和部分饮料均为勾兑而成,引起轩然大波。海底捞多次道歉,公众依然无法原谅,智询投资公司总经理陈凯表示,舆论之所以没有办法接受海底捞的道歉,是因为“传奇”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在“勾兑门”还未被曝光之前,业内就有不少专家对疯狂传播的“海底捞体”敲起了警钟。
上海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陈信康曾表示:“不论海底捞是否参与微博上早期流传的服务口碑性的‘海底捞体’创作,事情演变到夸张,甚至恶搞与讽刺的失控局面,海底捞的营销部门就应该予以澄清 ,使网络渠道能有效传播对公司有效的信息,否则当顾客购买、体验到的产品和服务与期望不一致时,满意度就会降低,从而影响海底捞的声誉 。”
对于眼下海底捞的遭遇,陈亮认为,“或许只能亡羊补牢,期待大众有一颗理智辨别真伪的慧眼。”
海底捞店堂摆放酒测仪“吹”验酒精含量惹争议
在海底捞火锅大行宫店内,有一片用餐等候区,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零食、按摩椅等,还为等餐的顾客提供美甲、擦鞋等服务,酒精测试仪就被摆放在这个区域里。
酒精测试仪一共有两个,外形类似对讲机,用连接线固定在塑料底座上。“这个是酒精测试仪的经销商摆在我们店里的,一共摆10天,结束后会拿走的。”一位海底捞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进行了试用。打开酒精测试仪后,对着吹气口吹气,之后仪器上的显示器会反映出相关数据,仪器底部还会自动打印出一个纸条,上面显示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整个过程很快。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过来自行检测酒精含量的顾客不是很多,多数人只是因为好奇过来试用。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顾客用餐过程中喝酒了,他们都会提醒对方不要开车。
海底捞火锅大行宫店的李经理表示,将来海底捞推不推出给顾客测试酒精的服务,还是要看顾客的反应。就目前情况来看,使用的顾客不多,有可能不会推出类似服务。
多家饭店表示不考虑推此服务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该酒精测试仪的经销人员,他表示,希望顾客通过测试,提前了解到血液内酒精含量,从而不再酒后驾车,他选择在海底捞进行试点,展示他们的产品,希望有更多的南京本地饭店知道他们的产品,在店内引进酒精测试仪。
记者又走访了南京市区多家饭店,没有发现有饭店自备酒精测试仪,商家们都表示,他们会提醒顾客酒后不要开车,一些饭店也会提供代驾服务,他们不会在店内购置酒精测试仪。
“饮酒不开车,这个不需要测的。”南京红泥大酒店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只要喝了酒就不应该开车,不管测出来有没有超过标准。所以在店里准备一个酒精测试仪作用不大,顾客喝了酒,酒店应该提醒顾客不要开车,红泥大酒店不考虑自备酒精测试仪。
南京交管局:会误导顾客酒驾
南京市交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酒精会对人体的整体协调能力产生影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喝了酒,即使测试完血液内酒精含量没有超过标准,也不能再驾车了,饭店给顾客测试,对于一些喝了酒但测完酒精含量没有超标的顾客会产生误导。另外,交警使用的酒精测试仪都通过质监部门的严格检查,而且会定期进行校准,饭店自备的仪器其检测准确度则不一定能得到保证。
海底捞被曝骨头汤和饮料系勾兑
想真正感受“顾客就是上帝吗”那就请来海底捞吧……去年10月,一家名为“海底捞”的火锅店落户杭州。虽说是家火锅店,但其特色却并不是火锅,而是保姆般的服务。在这里吃饭,你会被服务员的主动热情震撼。难怪有人打趣说,“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
然而一则《海底捞骨头汤和饮料是兑的》网帖到处流传,似乎阻碍了“海底捞”征服地球的脚步。
该网帖称,某媒体一名记者以打工身份卧底青岛海底捞,发现其火锅骨头汤底和部分饮料均为勾兑而成。并且被特别叮嘱“一定不能这么和客人说”。同时还有丸子、肉类不称重、员工上班偷吃熟食、筷子掉地上捡起来继续用等现象。
记者来到杭州海底捞火锅,该店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汤底和饮料的制作方法是严格按照总部的配方流程执行,具体情况并不知晓。至于偷吃熟食、筷子不洗等现象在这里并不存在。”这名工作人员还提供了一个总部的电话,建议记者去那了解。
记者随后拨通了设在北京的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的电话。该公司媒体事务负责人曹静坦诚:海底捞的骨头汤和饮料等确系冲兑,是各个门店按照总公司统一规定的配比标准进行配制。而其所有的原配料均由有合格资质证明的正规厂家提供,并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索证、索票,操作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病毒”式营销惹祸
“摔得太重是因为爬得太高。”多年来,食客盈门的海底捞并未走快速扩张的道路。然而,几个月前,有媒体报道,海底捞年内将在美国开出海外第一家门店。有人不禁质疑,对低调的海底捞,这场声势浩大的“病毒”式营销是否来得过于巧合
对此,海底捞公司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董事长张勇已在微博中表明,“我们很感谢网友的关注和厚爱,但这是网友们的自发行为。”言下之意,否认了“海底捞体”是公司的营销行为。
正如上述负责人的谨慎回答,对于此事,海底捞的应对一贯低调。不过,在许多营销学者看来,正是未能适时、有效地对“病毒” 传播加以管理乃至解释,才导致当前大相径庭的品牌形象所造成的“治愈难”。
当日18时23分,在微博上,对“海底捞勾兑”一共有25256条微博的搜索记录。转发或者评论这些话题的网友,许多都曾是“海底捞体”的转发者,曾经的“围观”一时间变成了带有被欺骗情绪的“攻击”。诚然,如果食品安全出问题,态度再诚恳,服务再到位,也是不可饶恕的,但“骨汤勾兑”、“冲调饮料”真的罪不可赦吗海底捞在官网表示,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确系勾兑而成,但均由有合格资质证明的正规厂家提供原材料,合法、合规、合乎安全。
“海底捞从来未在宣传中把勾兑的说成现场熬制,并没有把冲调的说成鲜榨,并没有欺骗、欺诈或者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陈述。”陈凯说。
在陈凯看来,舆论之所以没有办法接受海底捞的道歉,是因为“传奇”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在“勾兑门”还未被曝光之前,业内就有不少专家对疯狂传播的“海底捞体”敲起了警钟。
上海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陈信康曾表示:“不论海底捞是否参与微博上早期流传的服务口碑性的‘海底捞体’创作,事情演变到夸张,甚至恶搞与讽刺的失控局面,海底捞的营销部门就应该予以澄清 ,使网络渠道能有效传播对公司有效的信息,否则当顾客购买、体验到的产品和服务与期望不一致时,满意度就会降低,从而影响海底捞的声誉 。”
对于眼下海底捞的遭遇,陈亮认为,“或许只能亡羊补牢,期待大众有一颗理智辨别真伪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