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9月14日报道(袁桂远(微博)发自深圳、广州)“这是个可怕的时刻”,“这是个充满眼泪、哀求、愤怒的时刻”,“这是‘杯具’的一刻……
8月29日下午三点,一群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的80后员工,回忆起突然被裁的那一刻,在接受网易汽车面对面专访时,他们仍心有余悸。
这一刻,他(她)们或是听到上级领导当场宣布,“团队解散了,你不能留在比亚迪工作了”,或是还在外地出差,接到领导的裁员电话,“你再去找找其他工作吧”,更有甚者,没有任何通知,回到公司,才知道自己已进入了“黑名单”……
8月29日20点52分,一个叫“雅鲁藏”的勇敢者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裁员消息,以此打开了比亚迪死守封锁消息的防线。瞬间这一消息,如泄洪般排山倒海向外界漫延。
被裁员工打包行囊后狼藉的宿舍,一员工正在阳台往下看(图片为手机拍摄)
当晚,比亚迪紧急公关并调查“雅鲁藏”。翌日,比亚迪公司访问外网的功能被封,往日相对自由的内部论坛,发帖也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核……
通过比亚迪员工的帮助,期间,网易汽车曾登陆该内部论坛上,在“大杂烩”板块,发现有很多的帖子确已被屏蔽,而目前看到最多的是:被裁员工发帖变卖一些不想带走或不好带走的物品,诸如自行车、健身卡等。
被遮蔽的“流血裁员”
据网易汽车获得比亚迪裁员后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内部联系表(下称联系表)”与裁员前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内部联系表”相比,单单是六个“战区”(比亚迪把全国营销网络大区称为战区)的相关营销人员,裁员接近一半:由892人裁至431人。
据不完全统计,一战区裁员54人(原为117人),二战区裁员105人(原为199人),三战区裁员63人(原为141人),四战区裁员104人(原为191人),五战区裁员67人(原为147人),六战区裁员38人(原为91人)。
除上述六大战区近一半营销人员“消失”之外,据获得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发布的汽车销售人事通[2011] 090号——“关于汽车销售职能和售后部门组织结构调整的通知”内容显示,
渠道开发部、渠道运营部、技术服务三部、索赔服务三部、精品开发部、精品备件营销部等部门也一同“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精品部’(精品开发部、精品备件营销部)是一锅端,480人几乎全军覆没”,一位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网易汽车。据内部人士“清算”,本次裁员共有约1600比亚迪员工被波及,他(她)们限于9月30日前离开公司。
部分被裁员工名单(截图于微博)
9月2日-9月4日期间,前后有近10名比亚迪员工(包括被裁或没被裁的),向网易汽车讲述这一场被他们称为“流血瘦身”的事实经过:
事实是,“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并没有提前通知,一切都是突然进行的,8月29日下午,有领导找下属谈话,或一群群谈,或一个个谈。单独谈的,留下的比较多,一群谈的,都要走。”
事实是,“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炒人需要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把裁员方案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然后才可以裁员。但比亚迪没有这么做。”
事实是,“很多人(多指区域经理)还在外地出差,有良心的上级领导打电话通知:你被裁了。同时,可能也会顺带说一句,‘我也不例外,也裁了。’但,有些出差的员工,甚至隔几天才得知被裁的消息。”
事实是,“有一个部门他们的裁员是以抓阄的形式进行的,谁抓住那个名额,谁就留下来。”
事实是,“根据上级领导跟我们讲裁员的理由,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类,他对我们这样说:你家里比较远,不是深圳本市的,又是独生子女,不稳定,所以裁你;你比较有能力,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你要照顾一下其他没有能力的同事,把职位让出来;你快结婚了,你男朋友不在身边,不稳定,所以裁掉你……”
事实是,“公司也给我们指了三条路,第一条是走内招,让我们去应聘公司其他事业部,但要重新面试走程序,工种也很不一样;第二条是,在一个月之内会安排你到11事业部去,但听上去美好的11事业部其实是一个总装车间,意思是让我们去当流水线工人;第三条是,自己出去找人才市场去面试、求职。”
事实是,“裁员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标准,不是说你不业务能力不好被淘汰,领导甚至认同你的能力,但你可能因为不是嫡系,不是关系户,始终也要走。”
事实是,“我负责的4S店营销工作,在战区排名都是很靠前的,最后我还是被裁了,留下了成绩不如我的人。“
事实是,“被裁是没有任何补贴的,有些部门说争取给到9月份的工资,但只是说争取,没有承诺,也没有正式文件通知。这令我想起,2008-2009年的年终奖,从没有发过,到今年我才拿到07年的年终奖——200元。”
事实是,“很多经常在外跑业务的同事,包括我自己,担心裁员后,上万元的出差发票也报销不了。”
事实是,“有一个部门的孕妇这次也被裁掉了……”
居于上述员工痛陈的“事实”,网易汽车曾多次通过各种途径,向未受裁员波及的比亚迪其他部门的多位员工求证,他们均认可上述的说法,“不同的是可能每个人的表述不太一样,所以说法上会有些许差别。”
期间,网易汽车也曾多次联系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高层或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或不回应,或是片言只语称,裁员属于正常的人事调动,属于优化。
截止到9月9日为止,比亚迪集团高管和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对此事件均保持沉默,见诸报端和网络的,最多的仍是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在微博上的一句回应,“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人员调动只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提高内外部工作效率。”
对于李云飞说的“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一名比亚迪人士在接受网易汽车采访时反驳道:“之前的营销部实际上已经消亡,现在李说的营销部没有撤销,不过是把之前的六个战区的名字更名为六个营销部。”
在调查过程中,网易汽车发现,在比亚迪发布的“关于汽车销售职能和售后部门组织结构调整的通知”上,确有说明“撤销网络营销一部、网络营销二部”的内容。
据比亚迪最新的“联系表”显示,一至六战区确也“备注改名”,依次成为如今的营销一至六部。
比亚迪的裁员路径
事实上,比亚迪达到上千人的流血裁员,这并不是第一次。不同的是,“只有这一次源于一个微博,把比亚迪美丽的泡泡吹破了。”杨成(化名)告诉网易汽车。
“去年10-12月份期间,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就曾陆续裁员上千人,但那次裁员还算公平,优胜劣汰,没有过多引起员工的强烈反抗。”杨成说。
杨成是比亚迪销售公司的一名在职员工,他在比亚迪已经工作3-4年,大学本科毕业不久就进入比亚迪工作。
按杨成的说法,“我把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比亚迪,但这几年比亚迪用它独有的方式,逼走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同事、朋友,心里感到很痛苦”
到底比亚迪有怎样的,独特的裁员方式呢?杨成向网易汽车讲述了,比亚迪裁员的裁员路线图。
“当你很不幸进入了比亚迪裁员的名单,按照惯例,如果你不愿自动离职,将有三条路等着你。或者公司会安排你进入‘营销委员会’,委员会是去年11月成立的,最开始的工作职责是写一些活动方案,写一些公司的通知,相当于文职。”
一被裁员工说:这是裁员后空荡荡的办公室(图片为手机拍摄)
“但后来,委员会变成了被裁员的员工,不愿自动离职的而刻意安排的一个‘过渡部门’。在这里,领导不安排你写方案,不安排你任何工作,实际上就是想逼你自动离职,事实证明一些同事正是因为忍受不了被长期‘闲置’,自动离职。”
杨成继续说,“C网也是很多同事‘优化’后,被领导游说去的一个部门。领导说,‘C网很好,是升迁、升职的一个好机会,大家会很有发展的。’”
“但去了哪里之后,大家才发现,实际那边一点儿工作没有,就是让你天天坐在那儿学习,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离开了。”
“本来大家都是不愿意去的,最后去了,一是无奈的选择,二是相信了领导画的大饼。”
据了解,C网项目是比亚迪于2009年9月开始立项,并计划投资30亿元的比亚迪微型面包车项目。
但据最新消息透露,目前该项目已经被主动叫停,与此相应的是,比亚迪2011年初规划的C网销售网络也随即取消。
“事实上,我们还可能被领导赶去另外一个地方——电动大巴部门。如营销委员会、C网一样,这个部门也是一个没有实际工作的部门。”
“那,在这些部门工作,工资怎么算?”网易汽车向杨成问道。
“只有底薪,也就是你跟公司签的合同是多少就拿多少,奖金之类的就不会再有。”杨成这样回答,“但这点底薪只能够勉强过生活,而且我们就是这样,被公司领导整来整去,可能一会营销委员会,一会C网,一会又电动大巴。在这样的煎熬中,你说,还有心情留下来耗下去吗?”杨成反问道。
在最近举行的天津出席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比亚迪副总裁廉玉波表示,他所分管的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接受了100多个分流的销售公司员工,让他们转行搞汽车精品设计和开发。
不过,有比亚迪内部人士向网易汽车透露,“所谓调到汽车工程院的那些人就是汽车销售被砍掉的某一个部门——精品部,他们是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被优化到汽车工程院的,并且很多人还没有办理入职手续签订协议。”
事实上,廉玉波的言论,也间接证明了比亚迪“裁员调岗”的事实。
另据网易汽车了解,本次比亚迪裁员近千人,除了上述三种调岗之外,其中部分人还被空降到生产车间。换言之,“之前你是一线营销人员,现在则要变成生产车间流水线的工人,这种失落感,只有经历了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杨成说,“反正到最后,员工自动离职了,公司不用给予任何的补偿赔付,公司就胜利了。”
按照杨成的说法,假设被裁员工的平均工资为3000元,1000人被裁,而参照现行公司“炒人”的补偿惯例:N+1,比亚迪至少为此要多掏出上千万的“真金白银”。
这对资金链极其紧绷的比亚迪来讲,无疑是不想面对的现实。
而更为可怕的是,自比亚迪集团成立以来,“公司的员工号曾排到120万名,到现在已减少到20万人,想想比亚迪的流失率多严重,这其中被刻意裁掉的,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要是裁的每个人都要N+1,恐怕这个数会非常巨大。”一位曾在人事部门工作过的比亚迪员工坦陈。
经网易汽车调查发现,“没有补贴,没有裁员标准,事前没有任何通知”是比亚迪此次裁员最为“千夫所指”的诟病,也是众被裁员工最不能理解,最心寒的地方。
“可能也会存在一个标准,那就是“嫡系”关系户员工肯定不会被裁。”多位被裁比亚迪员工向网易汽车直言。
不得不进行的转型
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经营企业的理念中,“人海战术”是他认为可以把对手按倒在地的关键性战略。
翻阅前几年,王每每接受媒体采访,必提这“人海战术,人海优势”,他经常援引这样的例子:“我们经常这样算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如果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
王传福曾说,“当我说,2025年我们要做到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心里是有底的。我凭什么?凭的就是人。30万的劳动大军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这就是我的资本。”
王传福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比亚迪现有1万多名工程师、10万多名工人,今后工程师数量要达到3万以上,工人数量要达到30万~40万。
不可否认的是,人海战术也就是王传福标榜的用“人力代替机器”的战略,帮助比亚迪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发酵成“一匹黑马”,以销量年年翻几番的辉煌业绩,几乎掩盖了发展过程的所有问题。
数据显示,自2005年推出F3以来,比亚迪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从2005年年产销2.5万辆起步,比亚迪多年延续着200%的增长,到2009年,比亚迪以44.8万台的总销量和同比大增283.3%的成绩,成为国内汽车企业总销量增长冠军。
2010年,比亚迪汽车产销突破100万辆,成为国内最快突破100万辆的企业,刷新了奇瑞10年突破100万辆的纪录。
在这7年当中,网易汽车发现比亚迪发展的关键词始终是:扩张,再扩张;快一点,再快一点。
也就是在产销突破100万的这一年,比亚迪汽车增长的势头突然垂直下挫。屡次下调销量目标,最终也无法实现;全国各地部分经销商退网,更是比亚迪的致命一击。
今年8月22日公布的比亚迪半年报中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整车销售22万辆,同比下降23%;汽车业务销售收入102.8亿元,同比下降25%;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88.6%。
受上述消息和裁员风波影响,比亚迪跌幅明显,A股从最高的33元跌至22元,接近开盘价(18元);港股从85.5港元的最高位,到现在跌破16港元。
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比亚迪,于9月9日,在深圳召开了今年以来的首次临时股东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比亚迪近期的裁员风波,成为股东向王传福发问的焦点。
有A股股东接连询问王,“是什么原因导致副总裁夏治冰离职,为什么销售团队也在裁人,如何保证今年的业务销量?”
对夏治冰的离职原因,王传福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比亚迪2009年在销售战略上犯了错,只不过当时的辉煌掩盖了问题,如今我们要为过去犯下的错误买单”。
对过去的错误,他归结为“当时的销售战略是重经销商数量,忽视了经销商质量,埋下了错误的种子”。
在现场,王传福还宣布,比亚迪从今年起进入调整年,期限是到2013年,从明年起大力压缩资本开支,但将保证每年20%-30%的销售增量,力争到2015年实现中国第一。
据网易汽车调查了解,对于近期比亚迪销售公司的裁员行为,以及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承认错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比亚迪回到正常公司运作”的积极转型表现。
“其实去年就应该进行人事整合了,现在已经将速度放慢了。”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在中国汽车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后,企业应该及时作出应对,比亚迪此次的人事整合属于企业战略积极调整。
贾新光还说,与国外发达汽车工厂相比,比亚迪工厂员工数量很多,机械化程度则较低。在员工成本不断增加后,比亚迪以低价冲击市场的产品销售模式将受到冲击。
招商证券汽车分析师汪刘胜认为,比亚迪营销部门人事调整属于正常现象,不属于大幅度裁员。但他同时表示,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短期难以迅速回暖,比亚迪股价前景仍不乐观,并不排除跌破发行价的可能。
分析师曹鹤也认为,目前比亚迪的人事调整只是表象,实际上映射出的深层原因是比亚迪业务发展需要转型。
比亚迪转型势在必行,王传福显然也认识到这一点。随着大规模裁员、资金短缺和销量下滑,比亚迪开始战略回调:降低年销量目标,不再追求100%的高速增长;停止经销商网络的快速扩张,保持1000家左右的水平,减少对经销商压库;同时率先开启大规模降价风暴,对旗下产品进行全线优惠。而在传统汽车领域,比亚迪也告别了野蛮式的增长,开始在先进发动机与变速箱技术上进行投入,注重从量到质的变化。
车型上,也不再只是一味单纯追求由“低价带来的量”,S6、G6(9月份上市)为等相对的高端车型开始作为代替F3作为主打车型。
据被裁的多位比亚迪员工表示,“这一两年,确实感觉比亚迪在变,在转型。”甚至,他们还举例子说,“大家都知道,比亚迪汽车的制造设备,基本上都是自己开发制造的,夹具就更不用说,我们很难想象,今年公司竟然花了3000万元,在外买了一套夹具设备。”
“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不可想象的还有,“还有比亚迪在车型研发试验上的投入,早前推的车型,很多都是没有经过长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多种测试而匆忙上马,但现在的新车型基本推出的时间慢了很多,也会进行各种测试、实验,(比如极度低温、酷热环境下的测试),最后才推出上市。”
一位接近原销售总经理夏治冰的比亚迪员工告诉网易汽车,“表面上夏的离职称是因为累了,实际上原因挺复杂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在一些销售思路上,王总(王传福)和他有很大的分歧,他也要为错误的销售政策买单。”
事实上,今年以来,夏治冰曾在多个场合一再表示,过去7年比亚迪盲目追求增长速度,对投资人的把控力缺失,现在正努力改变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夯实基础,并将这种改变称之为“二次腾飞”。
据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网易汽车,“从去年年底开始,比亚迪的经销商网络数量就开始下降,从一千多家降到现在的九百多家,这个数量还将下降。而且比亚迪已经停止了开新店的申请。”
据了解,截止到2010年年底,在中国深耕多年的大众(包括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其在中国的4S店数量也不过是近千家。(上海大众有630家、一汽-大众403家)
对此,到现在王传福似乎才突然清醒,他在最近的股东大会上说,“大众产能是比亚迪的两三倍,销售队伍却比比亚迪少,所以裁员在所难免。”
他还感叹道,“我们是在做正确的事,却从外界得到了不好的反应”。
看到老板称裁员是“做正确的事”,多位被裁的比亚迪员工这样回应,“销售公司架构臃肿,人员过多,是不争的事实。裁员,我们是理解的,甚至我们是可以支持的,但我们不允许公司任意剥夺我们员工的权益,不能单靠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发走。”
“我们是比亚迪员工,我们是大学生,我们是人,公司早年做出的错误的决策,不应该由我们来买单。”(居于受访者要求,文中杨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