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视为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奇迹的比亚迪,一下子从高高的云端上跌落了下来。
据最新的财报显示,比亚迪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7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88.63%。
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的离职,揭开了比亚迪动荡的大幕,随后,将近70%的裁员传言,更是让比亚迪陷入舆论的漩涡而不能自拔。
比亚迪今天的乱局,其实早就孕育在过去的繁荣之中。
首先,比亚迪过往成功的最大基础就是,宣称打破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实施垂直化整合,即是最大程度地将汽车上游的供应链条环节中的供应商,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配套车间。在产销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这种模式确实降低了产品成本,但是随着比亚迪产销规模连续翻番,成本降低成为不可能,从而造成生产利润大幅下降。
其次,反机器化。比亚迪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们将原本实施机器化生产的地方都分解到人工,用人海战术代替机器化大生产。这只是简单考虑到了人工成本比较低下的因素,却忽视了人工生产容易产生产品质量问题。
第三,比亚迪将整个企业战略的重心更多地倾斜到市场销售与渠道的扩张,并通过渠道扩张来获得算数式的销售规模的增长。但一旦车市增速减缓,过多的渠道就会暴露出恶性竞争的问题,从而让经销商之间、经销商与比亚迪之间产生矛盾。
比亚迪为什么会产生与现代汽车产业背向而驰的发展模式呢?
IT产业经验简单地移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汽车两万个零部件不是简单地组装在一起,整车不是即插即用型的产品,反机器化与垂直整合模式都忽视了汽车产业生产工艺更加复杂的特点。
而企图更快超越世界先进跨国企业的急迫心态更造成了比亚迪舍本逐末。急迫造成了浮躁,浮躁造成了战略扭曲,战略扭曲造成了公司更像是一个海市蜃楼,没有打好根基,辉煌的景象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目前的比亚迪困境,不是比亚迪专有的,只是体现到每一个本土企业上的程度不同而已。中国企业一直期望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方式,以达到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不管任何的超越,有些科学的部分必须脚踏实地去争取。
比如,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视问题一直是中国本土企业忽略的内容,每一个都只想着向前冲杀以攻城略地,但是就像没有建立根据地的游击战术一样,都没有将自己的产品质量更好地提升,也没有将自己的品牌价值溢价进一步扩大。
这恰恰是最让中国汽车本土企业纠结的地方。为什么我们到现在仍然无法走出低质低价的品牌怪圈?
因为我们忽略了最应该重视的东西,或者说我们今天的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仍然到处渗透着计划经济的管理阴影。不管是本土汽车企业推出新的产品,还是推出新的品牌,都是采取从上到下的模式,即基本上企业领导层决策,企业执行,然后推向市场。被认为是上帝的消费者一直被视若无物。
比亚迪今天的局面,恰恰是忽略了市场所致,也是本土企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代价。
目前,中国的许多汽车企业都在宣称自己进行模式转型,但是这些转型又有多少是在市场的眷顾下进行的呢?如果这样,下一个比亚迪又会是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