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亨达股份拟发行33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32亿股,拟于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男女皮鞋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
子公司涉嫌假外资逃税
经济导报财经研究员在亨达股份拟招股说明书的发展和历史沿革一节发现,品牌集团其实是亨达股份自己出资1万港元在香港设立的公司。
2003年8月6日,品牌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单玉萍持有70%股份,朱念智持有30%股份。其中,单玉萍是亨达股份实际控制人单氏家族主要成员之一;朱念智是单玉萍的妹夫,也是亨达股份子公司广州法努尔鞋业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2005年8月26日,单玉萍将其持有的70%股份转让给朱念智。2007年12月10日,朱念智将持有的品牌集团100%股份转让给潘玉叶(亨达股份员工)。2009年3月19日,潘玉叶将持有的品牌集团100%股份转让给金邑公司(亨达股份控股子公司),转让价格为1万港元。在不断的转让过程中,品牌集团的实际控制权始终掌握在亨达股份手中。
导报财经研究员就此向北京市合川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称,“境内企业通过自己的境外子公司返程设立合资企业,不能称之为外商投资企业。”这样看来,亨达皮业的外资身份存疑,其享受的税收优惠有偷漏税之嫌。
在“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下,亨达皮业在2007-2008年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2009-2011年减半按1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依据2008年-2010年净利润数据,亨达皮业2008-2010年违规享受的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1356.59万元、625.73万元、649.06万元,合计2631.38万元。若再加上2007年免缴的所得税,亨达皮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很可能已经超过3000万元。
策划虚假洋商标身份
大众理财网报道,亨达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亨达皮业于2005年3月8日注册成立,亨达股份实际控制人之一单存礼出资30%股份。当年9月,单存礼持有的30%股份转让给品牌集团。经当地政府审批后,2006年2月17日,亨达皮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
然而,亨达股份申报稿披露,品牌集团的全称为法国国际品牌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万港元,主营业务为品牌策划、国际性战略合作,系金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金邑公司是亨达股份在香港成立的贸易公司,作为品牌集团的股东存在,未开展具体经营业务。2003年8月6日,品牌集团在香港成立,单玉萍持有70%股份,朱念智持有30%股份。其中单玉萍是亨达股份实际控制人单氏家族主要成员之一,朱念智是单玉萍的妹夫。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转让,法国国际品牌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成为金邑公司的被控股子公司。
申报稿称,品牌集团拥有阿迪丽娜、动力足和奈奢三个商标所有权,目前主要从事品牌策划、国际性战略合作业务。亨达股份在香港设立品牌集团,只是收集最新的潮流资讯、与国际品牌商和鞋业贸易商进行品牌合作,并未开展具体经营业务。品牌集团将阿迪丽娜、动力足和奈奢三个商标无偿许可给亨达股份所有的控股子公司长期使用。
亨达股份作为青岛一家历史较长的民营鞋业集团,为何要通过自己在香港的空壳公司“法国国际品牌集团有限公司”自授貌似洋品牌的使用权呢?这不禁让人想起来,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达芬奇家具事件,起着华丽的洋名字,自称是国际大牌,实际却是彻彻底底“土生土长”的国内品牌。“达芬奇”可以让其号称奢华的家具保税区一日游就变成原装进口,而亨达股份的手笔似乎更大,有名头很唬人的“法国国际品牌集团有限公司”来背书,“阿迪丽娜、动力足和奈奢”就成了洋气十足的“国际大牌”。
预付款:真正的“达芬奇密码”
大众理财网分析,亨达股份2010年不到5亿元的资产规模尚不及2007年时的“星期六”,堪称“微型”鞋企。不过,这家“微型”鞋企其实很大方,比如在预付款项上,就大方到多支出了几千万,却不知道支出到哪里去了。
招股书显示,2008-2010年各年末及2011年6月末,公司预付账款余额分别为844万元、825万元、8832万元和1.81亿元。可谓“野蛮生长”;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金为6亿元,其中预付帐款达1.81亿元,占比30.12%同比大增104%;应收帐款9212万元,占比15.35%,存货则达2.66亿元,占比44.39%。
招股书原文说:正常情况下,公司的预付账款主要为预付原材料款,公司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采购原材料较少需要预付款支出。2010年末预付账款增加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拟在济南市购买3处房产用于开设专卖店,总计约2,164平方米,截至2010年末,公司已支付了6395.20万元,预付款占总价款比例约为90%。2011年6月末预付账款余额主要是由预付土地款1,898.85万元,预付门店款12,175.56万元,以及预付材料款等构成。公司拟在沈阳、大连购买3处房产用于开设专卖店,总计约1,582平方米。公司已向房产出售方共支付了5780.36万元。但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如果去除公司购买房产的预付款,2010年末及2011年6月末的预付账款仍分别为2436.8万元、5924.4万元(假设2010年的房产预付款全部都没有转出)。
按照公司上述的解释,其2010年及2011年1-6月份的预付帐款翻倍增长应该主要来源于采购原材料,但是截至2011年6月30日,据会计网友测算,其存货外销业务需储备的原材料已有6748万元,占到存货的25.00%,而外销业务形成在产品为1871万元,占到存货6.93%,原材料供应已十分充足。
有趣的是,按照公司此前的成本控制,其开店的成本超低,经过计算,从2008年到2010年,公司每个单店的成本从31万元逐渐下降到25万元,百货商店都不收它进场费和杂费。上述的预付款,粗略计算就够让公司开400多家店面,公司何必还要募资3.3个亿去开700家店(单店成本47万元呢)。来源中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