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作者田刚
浙江金磊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及首发申请,已于7月25日通过了发审委审核。此前有媒体对该公司存在的研发投入费用比例过低、涉嫌虚增利润的财务现象进行披露,但是这并非该公司存在的全部问题,事实上在该公司招股书数据中还存在着两大财务矛盾,并且涉及金额足以导致该公司丧失上市的主体资格。
产成品增量与存量的矛盾
任何一家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只存在两个去处,一个是对外实现销售并结转成为营业成本,这部分将体现在利润表中;另一个则是没能销售出去的部分形成库存商品存货,将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当中。如果一家企业年度内产品产量大于销量,则多出来的结余部分将形成当年度存货的净增加数量。但是金磊高温披露的数据却明显违背了这个再简单不过的财务逻辑。
仅以该公司主营业产品之一的镁钙系耐火材料为例,该产品在金磊高温的产品线中占有绝对重量级的地位,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8620.73万元,占比高达78.77%,同时这一比率在2008和2009两个年度更是分别高达73.96%和81.82%,足见镁钙系耐火材料是该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势必也就构成了金磊高温生产统计和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参照该产品2010年产销数据,当年度形成产销结余数量为2734.34吨,但是财务附注披露的上年度该产品库存数量为6865.84吨,本年度库存数量为10116.42吨,由此计算2010年净增加3250.58吨,相比前述披露的结余数量多516.24吨,占当年度披露库存数量的5.1%(见表1)。不仅如此,镁钙系耐火材料2009年度产销数据与库存数据同样存在着显著背离,推算库存数量相比数据披露库存数量多出589.08吨,占当年度披露库存数量的8.58%(见表2)。
作为金磊高温主要生产统计和成本核算对象尚且如此,也就不难想见其他占比更小的产品也同样存在着产销、库存的数据矛盾了。事实上,该公司另一项产品即碳复合系耐火材料产销与库存数量之间的差异额更是超过千吨,几乎占到披露的期末库存数量的三分之一(见表3)。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2009年度产销结余和库存数量之间的差异数量,大致能与2010年度相对应的差异数量正负相抵,这很可能对应着该公司在最近两个年度产销数据统计与存货会计核算的口径不统一,数据矛盾背后凸显该公司经营管理和统计核算体系的混乱。
营业收入与现金流量的矛盾
企业对外销售实现营业收入,最终都将体现为销售现金流入,其间则涉及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过渡性会计核算科目,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当年度实现的营业收入,在经过增值税和经营性往来款增加额调整后,应当与销售实现现金流入金额基本相当。但是金磊高温的此项关键数据也存在矛盾,而且涉及金额巨大,直接影响到该公司上市的主体资格(见表4)。
不难看出,金磊高温利润表数据与现金流量表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额严重影响到该公司的财务数据真实性评价,其中,2009年利润表数据与现金流量表数据之间的差异额,相当于披露的全年营业收入金额的59.26%,2010年这一比值也同样高达55.52%,也就是说该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差异金额均达到营业收入一半以上,如此大的差异额已经无法用测算误差来解释了。
同时,上述差异额也不可能是非现金销售模式导致的结果,因为通常来说非现金销售往往对应着销售方的资产重组、以存货资产抵债等视同销售业务,而金磊高温作为一家正常运营中的企业,并不存在上述非现金销售需求。同时考虑到公司产品并非可用于员工福利的终端消费品,且主要销售对象分散、无关联且具备支付能力等经营特征,则几乎可以断定该公司主营业务中绝少出现非现金销售。
从审计的角度来看,现金流量表数据发生金额通常有银行对账单作为独立第三方佐证,因此数据可信度要高于公司自行核算的收入、成本数据。以该公司2010年35.62%的综合毛利率推算,20264.26万元差异额便对应着高达7217.41万元的毛利额,这相当于该公司2010年实现税前利润5973.61万元的120.82%。这也就意味着假如这部分差异额对应的营业收入是“虚构”的,则金磊高温2010年将出现超过千万元的亏损,并直接导致丧失上市资格。
尽管本刊无法就此断定该公司存在着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的财务舞弊行为,但是超过两亿元的收入现金差异额应当引起足够关注。在这项关键数据矛盾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这恐怕只有该公司自己才能解释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