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达斯专卖店吗?很罕见,基本就是在各超市冷柜中和其他几十种不同冰激凌品牌挤在一起售卖。价格很便宜,大概两三美元,但不怎么受欢迎,多数时候还会因为口味不多而备受冷落。”
一位在美国生活十年的华人谷女士如是说,美国人对哈根达斯几乎不感冒,更别说当作一个品牌推崇。“爱她就给她吃哈根达斯”这句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广告语只会让美国人费解。
据《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称,这种品牌地位的落差不只有哈根达斯。DQ冰激凌、Coach包、倩碧化妆品、味千拉面、吉野家快餐等等,目前一些纷纷出事的在中国很知名的“洋品牌”,其实在它们的老家都很“平民”,有些甚至几乎快要失去本土舞台。可是转战中国后,它们不但恢复了活力,甚至变身为“贵族”,可谓“西方不亮东方亮”。
从“灰姑娘”变身“白雪公主”
拉面对日本人来说是最寻常的食品,一般拉面的制作方法其实比较简单,最下功夫的也就是汤了。可以说拉面店成功与否,汤的味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有许多拉面品牌,但在东京居住多年的笔者,却不曾吃过味千拉面。特意了解后才知道,1968年诞生的味千拉面在日本国内约有100家店,其中7成在熊本县内,在东京仅有一家店。味千拉面看上去与其它拉面没有什么区别,在拉面上放上肉片、蛋、豆芽菜等,汤料是用猪骨头熬成的,浓厚美味。价格也很大众化,五、六百日元(约合四、五十元人民币)。
与味千一样在中国出名的日本餐饮品牌吉野家在日本本土更加实惠,属于大排档档次。日本的吉野家店面比中国的看起来寒酸得多,通常设在车站附近,店面较小,数张桌子,一二十个座位,或者是吧台一样的位子,人挨人坐着。吉野家价格低廉,最便宜的牛肉盖饭是290日元(约合24元人民币),通常是工薪族的男人们在吉野家狼吞虎咽地吃碗牛盖饭、喝下酱汤,就匆匆地离去。谈恋爱的人们是不会上吉野家的,谈生意的人也不会去,也少见女孩到吉野家吃饭。
在中国的这些洋品牌,除了店面高档化之外,分布广泛也是一大特点。美国DQ冰激凌,在中国就超过200家门店。相比之下,在美国本土的门店数量却少得可怜。一位在DQ的诞生地纽约呆了两年的媒体记者说,从没看到过DQ的门店,也没见过身边有人吃过。曾经去过纽约的谷女士倒是表示曾在第五大道上看到过一家很小的DQ店面,“这个牌子的店面确实很少见,在我常年居住过的宾州大学城里也只有一家,并且生意也不大好。”
哈根达斯的情况差不多。它在美国本土,连专卖店都很少设立,而在中国上海就有17家分店、北京16家,全国则超过百家。可见,换个舞台,“平民”真的摇身变为“贵族”。
也有洋品牌预先意识到问题
当记者和周围的一些日本人谈起,味千拉面中国分店兑换汤料以及添加不适当添加剂的事,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认为,保证食物的品质是商家的基本道德。日本的拉面店到海外发展,开发针对当地人口味的新品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食品的品质还是要保持和日本一样高,要不然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日本的总社也有义务对海外分店加以管理。
优衣库社长柳井正曾在《成功一日就离你而去》的书中说道:“以前一位中国分公司经营者认为,中国的优衣库的产品原材料等可以次于日本的产品,这是不对的。中国市场卖出的东西必须和日本出售的是同一个档次的,而且店内的商品摆放风格也必须和日本优衣库店统一,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完整地维持品牌的形象。”
优衣库是日本大众化的服装品牌,尤其是它的内衣裤很受青睐,质量好,价格适中。笔者每天上下班都要在东京池袋车站转车,这个车站很大,在地下通道里就有个优衣库店,店面不大,装饰朴素,但衣物摆放得井井有条。衣服品质几十年不变,口碑一直很好。(据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