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家媒体报道,由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的报告显示,国内蜂蜜大品牌中粮悦活枸杞蜂蜜等被检测出含有一种名为“大米糖浆”的添加物,虽然中粮之后发布了同一家单位出具的合格检验结果,但仍然引来不少质疑。
近年来,企业作假成本太低而收益奇高,使得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在大众对食品掺假的信心有待提高的背景下,对中粮是否加入“掺假游戏”有着自己的解读,一个市场参与者,放弃社会责任不难,放弃高额利益很难,如果不给于充分澄清,难免不被推进舆论漩涡。
比如有人就质疑,中粮被检测出掺假产品是一个偶然事件吗?中粮后来的检测报告似乎要证明,之前第三方的检验结果只是个小概率事件,但我们知道,从蜜蜂养殖至采集、收集、加工的每一个环节监管都很难到位,如果没有公开透明可操作的监管流程公布,公众的疑虑就难以消失。
还有,《南方周末》报道,这次掺假的中粮悦活枸杞蜂蜜不是中粮自己生产,而是由山东华康公司代工的。代工贴标的产品是否 100%保质保量?中粮还有多少代工的产品?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中粮没有回答,公众就只有靠猜测来回答了。
从公众的角度看,作为央企的中粮,其产品应该是行业的标杆,我们相信它在主观管理上不会让掺假这样自毁声誉的事情发生,我们也愿意相信中粮被检测出掺假产品只是偶然事件,但是,偶然中有没有必然的因素?中粮作为利益相关者送检的产品具有代表性吗?中粮有没有推出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来保证质量?对于购买了掺假蜂蜜的顾客,有没有承诺合理的赔偿?显然,只有只言片语的声明,却对公众质疑不作回应是不够的。
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应对只会推波助澜,招致公众更多的质疑和不信任。有些时候,真相大白后或许不是什么好事,但作为负责的央企,要勇于面对事实,勇于报忧,勇于承担起责任。
作为食品行业的中央企业,中粮不仅肩负着与众不同的国家使命,同时也占有着较多的社会资源、享有着某些特权且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其对其商业操守、社会责任的履行都更有标杆意义,社会对其要求也愈加严格,以中粮在中国食品领域的地位,其蜂蜜掺假不单单是事关企业利益的私事,更是事关公众食品安全的大事。在面对社会公众的质疑声时,中粮应更加坦诚以待且慎行自律,方能赢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当然,杜绝“掺假蜂蜜”之类的问题,终归要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和监督体系建设,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的困局,对于央企的监管与其它企业应该一视同仁,甚至要大幅度增加惩罚性赔偿措施,只有提高作假企业的违法成本,增大法律的威慑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