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雪花啤酒变“炸弹” 店主伤脚更“伤神”》见报后,不少读者对于周建梅女士的遭遇表示同情,与此同时,更多的读者也将目光投向了受伤事件的“肇事者”——雪花啤酒上。
究竟是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啤酒瓶爆裂?而雪花啤酒的突然爆裂有没有更为特殊的原因呢?雪花啤酒这样的酒瓶爆裂伤人是偶发的事件还是早有先例?对于像周建梅女士这样遭遇“啤酒炸弹”伤害的消费者又应该如何去理赔?发生过的啤酒瓶爆炸伤人事件中受伤的消费者又是如何维权的?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超期酒瓶易招来“液体炸弹”
“以前也听说过,如果啤酒瓶碰撞会发生爆炸,但说实话,对于这次雪花啤酒的突然爆炸,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开了这么多年的百货店,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在采访“吉鑫超市”老板周建梅时,对于酒瓶为何会突然爆炸,她至今也不清楚原因出自哪里。而她等待的厂家说法也迟迟没有到来。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啤酒瓶的爆炸呢?
“一般来说,啤酒发生爆炸的情况主要原因集中在酒瓶质量和不当外力作用两方面。其中,不当的外力作用又包括酒瓶瓶盖的开启不当、运输过程中的撞击和阳光暴晒。”对于啤酒酒瓶爆炸事故频发的原因,市区一位从事某品牌啤酒销售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些年,有些啤酒品牌扩张的步伐很大,产能提升很快,从而造成对啤酒瓶的需求量也很大。因为啤酒瓶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占比不小,如果使用新酒瓶,那么成本要比使用旧瓶子的高出近一倍。所以,现在市面上的啤酒瓶很大一部分都已经超过了国家的有关使用规定。
据了解,因为玻璃啤酒瓶价格低廉、化学稳定性好,所以我国啤酒产品95%以上用玻璃瓶灌装。从国际上来看,经济发达国家啤酒的包装也是以玻璃啤酒瓶为主。比如啤酒生产大国德国,在德国饮用玻璃瓶装啤酒虽然十分广泛,而且啤酒瓶也可回收利用,但是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玻璃瓶装啤酒爆炸伤人的事故。
那么,为什么惟独我国会频繁发生爆瓶事故呢?对此,专家指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生产工艺上来说,我国和德国啤酒瓶在玻璃材质上区别不大,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熔化均匀性不高,且没有经过冷热喷涂处理,导致我国啤酒瓶耐内压力和抗冲击力强度较低。个别瓶装啤酒,在存放期间产生再发酵现象,造成瓶内压力增高引起爆炸。其次是检测上的原因。玻璃瓶生产中,检测手段落后,漏检率大,造成一些不合格产品出厂;而啤酒厂在灌装前,无论对新瓶还是回收瓶,都缺乏必要的严格的检验,不能把全部不合格的瓶子挑出来。
再次就是运输包装。经德国啤酒瓶厂的试验,啤酒瓶经相互碰撞后,耐内压力可下降25%。在包装上,国外一般用托盘包装,瓶与瓶之间再用软塑隔开,运输时都使用纸箱或周转箱。而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厂家,为了节省成本甚至还在采用捆绑销售,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啤酒瓶互相碰撞,很容易产生一些微裂纹,形成爆炸隐患。最后就是消费者的使用不当。专家们曾经做过试验,如将啤酒小心灌入密封软塑料瓶中,则瓶内压力很小,用手挤压瓶子就柔软变形,若将瓶子剧烈摇动,则瓶内压力迅速增加,用手挤压瓶壁感觉坚硬如钢。这表明瓶装啤酒若剧烈摇动,能使瓶内压力增大而引起爆炸。同理,瓶装啤酒亦应避免高温和暴晒。
雪花啤酒瓶竟超期“服役”10年
既然玻璃啤酒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爆瓶事故。那么,发生在周建梅超市的雪花啤酒爆瓶事故又是否与啤酒瓶有关呢?国家对于啤酒瓶的使用是否有相关规定呢?为此,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早在1997年,我国就针对啤酒瓶的使用出台过专门的规定——《啤酒瓶GB4544-1996强制性标准》,其中规定:啤酒生产厂家必须使用B型防爆酒瓶,并建议B瓶的回收使用期限为两年。那么,造成周建梅受伤的啤酒瓶又是哪年生产的呢?对此,周建梅表示因为自己不了解有关规定,所以当时并没有注意到破碎啤酒瓶的生产日期。
其实不仅是周建梅不了解,记者针对啤酒瓶的使用规定采访部分市民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市民并不清楚啤酒瓶的使用期限,也很少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我经常喝酒,但是从来不知道玻璃酒瓶有使用期限,倒是听说酒瓶爆炸伤人的事情,所以买酒的时候会选择瓶子上印字母B的防爆瓶。”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我只知道啤酒的保质期一般是180天,因此在选购时,只注重品牌和生产日期,从来没有关注过瓶子的使用年限。”家住北京新村的市民王先生介绍。
那么,在淮安市场上,并不为市民所关注的啤酒瓶是否存在超期服役的情况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在人民路上的一家超市记者发现,在销售啤酒的货区,有青岛、王子等品牌的啤酒,而这些酒瓶的生产日期大多都集中在2009、2010、2011年,也有部分的生产日期比较靠前,超期服役的情况并不是太明显。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淮海东路上的华润苏果,在该卖场的啤酒销售区里,陈列着青岛、雪花、王子、哈尔滨、百威等品牌啤酒。记者查看这些品牌的酒瓶使用情况。与人民路超市的情况不同,一款标价为2.60元的雪花啤酒,虽然啤酒的生产日期多为今年的3月份,但却很难看到2011年当年生产的酒瓶。而且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有一瓶啤酒酒瓶虽然标注为B瓶,但生产日期却是2000年,超期“服役”10年。
“高龄”啤酒瓶是不是爆炸的元凶呢?对此,某啤酒品牌的售后服务经理对记者说,国家强制使用B瓶,但在使用期限上却没有强制规定。不过他了解,一个啤酒瓶的安全使用次数,应该在10次左右,而一般这10次在两年内可以循环完成。经过10次高压灌装后的B瓶,耐压力就会相对减小,加上酒瓶玻璃老化,周转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等因素,啤酒瓶的安全系数会明显降低,如再投入使用,那其实就是个小“炸弹”。“像这样使用10年的瓶子来灌装啤酒的情况,在行业内是不多见的。”对于雪花啤酒使用超期“服役”近10年的啤酒瓶,这位经理也觉得不可思议。
新闻链接
雪花啤酒瓶出问题早有先例
既然超期“服役”的啤酒瓶容易导致爆瓶隐患,那么发生在周建梅身上的爆瓶事故是不是孤案呢?对此,记者通过百度和GOOGLE进行了检索。而检索后的结果显示,近年来,雪花啤酒酒瓶超期服役已经不是第一次,爆瓶事故也频繁出现,有些甚至因为事故严重,被法院判处罚金。
2006年,在西宁,5年前的啤酒瓶竟还在使用,雪花啤酒瓶在西宁市质监局的质量抽检中,所抽四批次产品全部不合格,不合格项目都是安全指标不过关,所抽雪花啤酒瓶涉及3家经销商,共计92740瓶,货值金额近4.7万元。
2006年,在北京,雪花啤酒突然爆炸,将一名夏姓市民的眼部炸伤,并缝了12针。因为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小夏将华润雪花告上法庭最终获赔,而这个当时爆炸的酒瓶是1998年生产的。
2008年,在徐州,市民刘先生带着孩子陪母亲一起到一家火锅店吃饭。后一位吴姓的朋友来酒店,当他看到刘先生时,便从柜台上买了4瓶雪花牌啤酒送过来。20分钟后,4瓶啤酒只剩下一瓶,随后突然一声巨响,放在桌腿跟前的啤酒瓶爆炸了,一块玻璃正好崩在刘先生的下巴上,顿时血流如注。而刘先生家人在与雪花啤酒厂商的赔偿沟通中,也是颇费周折。
2010年,在杭州,在某饭店打工的叶某,在收拾桌子时,一只雪花啤酒酒瓶突然爆炸,致使她眼睛剧痛,满脸是血。因伤势严重,她在同事陪同下几经辗转,最后眼晴边上缝了八针,花去医疗费2200元。事后,当事人与雪花啤酒厂商多次沟通无果。无奈之下,将雪花啤酒投诉到工商部门,最终获赔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及后续医疗费、整容费等费用共计9000元。
2010年,在深圳,市民武先生在家中组装电脑,在梳理电源线时,其中一个插头碰到了放在地上的雪花啤酒瓶,该瓶忽然爆炸,溅出的啤酒瓶碎片割破了武先生右手手腕的动脉血管,血一下子涌了出来。随后,他在表弟的帮助下,及时赶往医院,所幸无生命危险。但最终死里逃生的武先生要为索赔问题与雪花啤酒厂商苦苦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