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丘慧慧 深圳报道
雾里看花。
创下在A股中小板IPO首日交易暴涨41.39%(近期平均涨幅为8%)的纪录之后,7月1日,比亚迪(002594.SZ)再次于开盘后不久即封于涨停28元,两日内即上涨了56%,并带动锂电池概念板块大幅冲高。其中赣锋锂业、华芳纺织均涨停,亿纬锂能、当升科技、新大洲A、西藏矿业、德赛电池等均涨幅逾4%-6%,当仁不让地成为当日A股最引人注目的概念板块。
同期,与比亚迪行业相关性最为密切的公司股价,却已经积重难返。比如,比亚迪在电子元部件及手机代工领域存在直接竞争的富士康集团旗下子公司富士康国际(0238.HK)从去年的8港元/股已跌至目前的3.4港元/股;其汽车业务同行海马汽车、长安汽车、一汽轿车、一汽夏利等,受汽车市场整体萎缩,整个板块的股价表现在不足一年时间里下挫了30%-40%。
比亚迪到底值多少钱?这个问题的当下答案,与一周前机构间达成的共识迥然不同。
6月22日,79家参与比亚迪配售的机构几乎集体“看空”比亚迪,最终使其发行定价下滑了35%定于18元。彼时,众多机构甚至于给出仅相当于10倍PE的申报价8-10元/股。
与此相比,比亚迪A股IPO后首、次日的股价表现令人有些猝不及防。尤其是A股首发的前一天,即6月29日,比亚迪香港上市公司发布了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挫的公告,其营收117.1亿元,同比下降11.6%;净利润2.66亿元,下降84.35%。这意味着,比亚迪业绩在经历了2010年利润下降33%之后,2011年仍将不容乐观。
首先是分别占据公司2010年营收半壁江山的手机部件及整机代工业务(占比42.9%)及锂电池业务(占比10.3%),正在面临产业升级带来的挑战。
这两块业务在比亚迪的业务和客户构成中存在极大相关性,其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中兴、华为等手机厂商。应该说,2010-2011年,对手机行业而言,是由智能化带动的产业革命的关键时期,行业洗牌正在进行,传统两大手机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已经分别从最高时的40%和20%大幅下降,以苹果为代表的新兴厂商正在快速蹿升。这给比亚迪这样后起的手机代工及锂电厂商带来很大冲击,除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老客户订单下降之外,其毛利率也从2008年、2009年分别18.43%和15.50%的速度下降至2010年的13.90%。
比亚迪1995年发家于锂电二次手机充电池,后由“手机电池”而“手机部件及代工”。在IT行业,尤其是IT部件及代工领域属“后发之力”,它当前在该领域面临的两大挑战:手机行业向智能化的大转型,快速暴露了行业“资历”相对较浅的比亚迪在高端客户上的吸引力,去年以来,诺基亚等客户订单开始下降,而据记者了解,新开发的客户华为、中兴,此两家深圳本土厂商更乐于将低端机转交比亚迪生产,而高端的智能机华为选择了伟创力和富士康,而中兴则自我生产研发,而手机新贵苹果至今还未将比亚迪列为合作伙伴。
同样,锂电二次充电池与手机行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智能机对锂电的安全性、待机时间有更高要求,其竞争也在高端化,比亚迪目前在该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为9%,它正在面临索尼(10%)、三洋(16%)、LGC(18%)等日韩厂商的激烈竞争,毛利率受到冲击,从2008年的23.37%、2009年的26.12%,快速下降至2010年的19.7%。
传统汽车业务可能更不容乐观。根据比亚迪公告,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挫即来自汽车业务销量和销售额下降。2003年以收购泰川汽车而突然杀入汽车行业的比亚迪,面临行业的竞争饱和度加剧以及市场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的过度的压力。
基于对比亚迪两大传统产业及其市场环境“下行”预判,中信证券研究报告对比亚迪2011-2013年三年的盈利依旧持相对悲观的预测,认为此三年的比亚迪的每股收益仅为0.69元、0.83元、0.91元,均低于2010年的1.07元。
那么,余下的“新能源”概念,能否支撑资本市场在比亚迪未来业绩低迷的三年内,给予持续的高溢价?
有人将比亚迪A股“首秀”的表现归因于即将于一个多月后即将在深圳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认为在此前后比亚迪将演绎一场“大运行情”。
作为深圳市政府倾力扶持的产业,“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是深圳的一张脸面。深圳市于2009年颁布的《深圳新能源发展规划(2009-2015)》显示,深圳的目标是2015年“新能源整车制造能力达到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作为该规划的主要扶持对象,比亚迪前期已经获得了深圳的大力支持。
今年5月,首批50台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运行满周年,深圳市巴士集团与比亚迪合资的鹏程出租车公司为此付出了年亏损700万元的代价。这只是深圳市政府为打造“绿色大运会”付出成本的第一步。而按照此前深圳大运会执行局向比亚迪作出的承诺,深圳市政府因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仍将向比亚迪采购500辆作为“大运”礼宾车和工作车, 其产生的价值虽然仅数千万元,但是它对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而言,无异于一场大型“秀”。
但是,如果说这场大运“秀”考验的是比亚迪在未来新能源产业上的整体实力的话,还不如说它考验的是大运“秀”之后政府对该产业以及对比亚迪的持续扶持决心。这是因为,相比深圳市2015年达到20万辆、产值800亿元的目标而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当前销量不足千辆、去年产值仅40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