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城惊爆蘑菇门 联合开发模式遭质疑
本报记者 肖素吟 发自广州
即使有政府支持,有5家大型开发商强强联手,亚运城还是出现了“质量危机”。
载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是自5月23日起亚运城首批业主们收楼后的一个写照。
紧接着,5月26日,业主们在QQ群上、论坛上相继群起讨伐亚运城质量问题:地板踢脚线上蘑菇丛生,墙面中空、外墙渗水、地板高低不平、乳胶漆脱落……
事实上,亚运城之殇潜伏已久,早于今年2月初,就已惊爆亚运城中心路面裂缝的消息。随后,亚运城异象丛生:非内部人员禁止入内,入内需要通过重重关卡检查。即使是样板房工作人员谈及亚运城项目,也不得不三缄其口。
然而,就在亚运城揭开神秘面纱的那一刻起,事先签订收楼同意书的业主们尽是瞠目结舌之态,亚运城“蘑菇门”事件最终爆发。
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亚运城的开发商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刘天宇。截至发稿时,刘天宇仍未回复。而此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开发商在卖楼的时候就已经告知业主,这些房屋将会在亚运会期间使用,可能会出现损伤。
刘天宇坚称:“今年过完年,我们就专门组织了2000多人的修葺队伍,对8000套房屋进行了整修,我们确认是达到了交楼标准的。”
“蘑菇门”事件始末
“亚运城以年售3878套房和年成交金额过45亿元荣登成交套数和成交金额双料冠军。”这是2010年亚运城的销售成绩。
彼时,以70-90平方米两房为主的媒体村售价1.1万-1.2万元/平方米;运动员村为90-130平方米,售价为1.2万-1.5万元/平方米;全部是大户型的技术官员村的售价则是1.8万-2.1万元/平方米。
不过,如今看来,这些都成了业主们的痛处所在。
“价格定位过高,与产品质量不符”,广州亚运城第三群创建者枫先生(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道。该群创建于2011年5月23日,正是亚运城收楼首日,截至5月31日,其群成员已攀升至351人。
“(小学、中学等教育以及医疗)配套没兑现、噪声大、垃圾遍地、质量问题多”,他指出亚运城的四大症结,“100多万元买的房子啊,后悔死了,现在都不敢说自己买了亚运城的房子了。”
“掉顶梁裂开,洗手盆下面的门挡打开,看到磁砖没贴,电线外裸,木地板松动,所有门窗不好开关,被卡死。”网名为小小草的媒体村业主在群上讨论道。
记者在业主上传的照片中看到,窗和门框多处破损,密封条破损;天花与窗框密合不紧;墙体与梁、门框与墙体之间甚至存在裂缝。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地板踢脚线上蘑菇丛生。业主们心酸地称其为“蘑菇门”事件。
为此,网名为中华的媒体村业主甚至调侃道,“蘑菇城,现在看不到未来”。
事实上,早前,一名不愿具名的施工人员就曾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当时在进行墙面装饰的时候就已经觉得不对劲了,我们还开玩笑说,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的钻机钻过的最轻松的墙体了。”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广州国土房管局阳光家缘信息发现,截至31日,亚运城已售套数为5242套,未售套数2837套,去化率已达到64.88%。
质疑5大开发商
30个月,从一片225公顷农田到一座亚运城,如此佳绩或许已然埋伏着不安。
自2009年12月22日,富力、雅居乐、碧桂园组成的联合体以255亿元竞得全国地王以来,广州亚运城就注定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2010年6月24日,中信地产、世贸地产加盟富力、雅居乐、碧桂园组成的联合体,主导广州亚运城的利合房地产公司由此而生。
2010年8月31日,亚运城已经建成的约8000套现房整体移交亚组委,并于2010年9月26日开卖。直到2010年12月19日亚残会结束时,亚运城才最终移交给开发商。
然而,这还不是亚运城故事的全部。2011年3月16日,广州市规划局官方网站“规划在线”一则公告称,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申请更改规划,将尚未建设的D地块建筑限高调整为170米,使该地块拥有6栋56层超高楼、2栋52层高楼、2栋48层高楼、3栋38层高楼。如果该申请通过,未来该地块将建起13幢38层至56层的超高层建筑。修改规划前亚运城最高建筑仅为22层。
目前该申请开始进入公示阶段。截至目前为止,亚运城拔高尚未尘埃落定,就被“蘑菇门”事件所笼罩。
“亚运城项目是合营项目,具体工作是由合资公司来负责,而5家开发商是按照各自所长,牵头不同合作,雅居乐主要是负责营销,富力主要负责建筑设计和报批报建,碧桂园负责物业管理,世贸负责内部结构管理,而中信负责财务和融资工作。”雅居乐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但是合营公司与我们单独公司的联系不是很大。”
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由于是合营项目,而且之前是由政府介入开发,所以亚运城的质量问题极可能像踢皮球一样,责任不清。
“必须退款让业主重新装修,公示主体结构安全报告;为了减少地铁、京珠和亚运大道路的噪声影响,亚运城项目需全部安装屏障设施;各项配套必须兑现,否则就是忽悠业主高价购买亚运城。”枫先生如是表示道。
与此同时,人们也在质疑,为什么由五大开发商联手开发的项目,竟然出现这样多的质量问题,到底是相互之间的协调出了问题,还是企业系统、管理机制或者管理体制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