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ST钒钛(000629.SZ)成功摘星脱帽,公司股票简称回归为“攀钢钒钛”。但在此后的两个月中,攀钢钒钛在二级市场上用一个月的时间箱体震荡,用另一个月的时间下跌了22.98%。而在这其中,暗涌资金较量了数个回合。
近日,有机构投资者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表示,4月在券商和上市公司的密集推介下,自己以14元左右的均价重仓该股。但是,攀钢钒钛十大流通股股东之一的中海信托-股票回购信托、中信信托-套利通2号、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及海通证券却都在减持该股。
据了解,这批在券商和上市公司推介下新进的机构正在承受股价下跌22.98%所带来的惨重亏损,这些机构投资者参与规模大到十亿,小到千万,损失虽然各异,但同时都将矛头对准了在高位推介的券商和上市公司。
一场敏感时期的推介
“今年4月,上市公司和券商极力向我们推荐买入攀钢钒钛。”上述机构人士表示,“据我们分析,原因很简单,攀钢钒钛的第二次现金选择权马上要到行权期,此时股价和行权价出现了差价,为了避免波动,所以极力推荐我们买入。另外,上市公司和券商都向我们表示,正游说前期进入的资金不要大量抛售,公司看点集中在澳大利亚项目上。”
根据攀钢钒钛重组协议,4月28日、29日将是攀钢钒钛二次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的最后两日,第二次现金选择权中攀钢AGP1的行权价格为10.55元/股,攀钢AGP2、攀钢AGP3行权价格为8.73元/股,行权比例均为1:1。
然而,3月28日脱帽后,攀钢钒钛股价在12.48元~14.61元之间波动,距离行权价格有一定的价差空间。显然,在行权价以上大部分资金不会选择行权,而是将股份直接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这么一来,股价将面临从14元附近直接打压到行权价格附近的“危险”。
届时,股价若低于行权价,那么资金就会选择行权,让鞍山钢铁集团及其关联方以现金购买手中股份,这意味着鞍山钢铁集团要提供大量现金。
而截至2011年一季度,中海信托-股票回购信托减持1.17亿股,仍持有1.76亿股;中信信托-套利通2号减持6588.33万股,仍持4324.64万股;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减持6489.64万股,仍持8037.49万股;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减持2317.15万股,仍持有5365.78万股;海通证券减持1300.00万股,仍持9074.98万股。
从数据来看,原先的资金减持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其中中海信托-股票回购信托与中信信托-套利通2号已经到期,需要资金派发给委托人;而各流通股股东手中持有的股票也表明后续压力不可小觑。因此,如果没有新进的资金消化抛盘,攀钢钒钛及其关联方将面临强大的压力,4月向机构“卖力”推介自然不难理解。
至于曾让新进机构投资者心动不已的攀钢钒钛“澳大利亚铁矿项目”,上述机构人士表示,“买入后想寻找攀钢钒钛人士了解项目详情,但都无功而返,现在股价下跌加重了忧虑”。关于此事,本报记者致电攀钢钒钛,该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具体进展应当咨询鞍钢,因为资产尚未注入。”而鞍钢股份的电话则无人接听。
据悉,按照攀钢钒钛重组计划,鞍钢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主要资产为持有的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矿业类上市公司金达必金属有限公司35.90%的股权)将注入攀钢钒钛,即“澳大利亚铁矿项目”。而这也是让机构投资者愿意高位购买攀钢钒钛的原因之一。
券商独立性遭质疑
如果说,为了维护股价稳定,上市公司极力推介自己的股票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近两个月的攀钢钒钛资金博弈中,券商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存在券商配合上市公司“忽悠”机构投资者一说呢?
上述机构人士表示,“机构接受推介,购买股票是对券商的信任,但和上市公司‘如此’配合我们不能接受”。不过,相对于新进机构投资者的说法,券商们对于“配合说”均予以否认。
但是,对于这一问题,某熟悉机构运作的私募基金经理透露,券商夹在上市公司与机构之间,失去独立性已经是业内常态,“机构是它的客户,而上市公司是信息来源。得罪了机构投资者,研报卖不出去事小,不在你公司设分仓事大。但得罪了上市公司,不让你去调研,券商就得不到信息。”
事实上,且不论上市公司与券商的微妙关系能否保证其独立性,券商自营和研究部撞车就足以惹来嫌疑。
攀钢钒钛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两家券商。一家是海通证券(600837.SH),今年一季度已经开始减持。另一家则是中信证券(600030.SH),今年一季度小幅度增持166.72万股。
根据公开数据,中信证券进入攀钢钒钛的时间在2010年四季度,而中信证券研究部对攀钢钒钛的研究也始于2010年12月16日,两者是否有交集呢?
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券商在自营与研究所之间设有防火墙,中间有合规部监督。一位券商自营部门人士表示:“只要我买入了某只股票,而研究所又刚刚推荐了,合规部就会发现。先推荐后买是没有问题的;先买再推荐就有待商榷。另外,自营人士一般不会和研究部人士有过多的接触。”
对此,中信证券撰写攀钢钒钛研报的分析师周希增也告诉本报记者:“在我们出报告后的几天内不能反向操作,即我们推荐的股票自营不能卖出。自营与其他客户一样,买卖自主决定。”
但是,不管如何,对于攀钢钒钛来说,旧的资金尚未退出,新的资金又被卷入,资金博弈鹿死谁手,现在依然无法预判。但上述熟悉机构运作的私募基金经理则对攀钢钒钛依然看好,“抛开近期资金博弈行为不谈,攀钢钒钛的矿产资源依然是国内最好的,另一个下跌的原因则与大宗商品走势有关。而以3~5年的眼光来看,攀钢钒钛业绩还是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