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品牌观察 >> 正文

  蒙牛最近有点烦,除卷入食品安全事件之外,还被翻出“说错话”的旧账。

  近日,陕西200余名学生饮用蒙牛学生奶出现不适症状,偏偏这个时候网友揪出2008年的一段视频,当时正值国内奶业三聚氰胺危机,在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蒙牛CFO的姚同山称:“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

  该视频在微博上再度被炒热,蒙牛在一夜间变身为“全面公敌”,跟消费者的“梁子”算是结下了,企业陷入公关危机,形象乃至销售大为受损已是不可避免。

  其实,蒙牛栽得不冤。这么多年来,出口产品的质量比在国内销售的好,早已经不是秘密,就连肉猪检测也是供港的比广东自己消费的严格。昨天,蒙牛出面解释说“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监管标准有所不同,因此出口产品也必须同时符合当地标准”,这话没错。问题是符合出口国的高标准的产品都能生产,难道不能以同样高标准来生产国内的产品?这个解释反倒越描越黑,说明蒙牛采用两个标准生产,引来网友一片鄙夷之声。

  更要命的是,针对陕西200多名学生饮用牛奶不适住院的问题,蒙牛昨日回应,检测结果显示牛奶质量没有问题,可能是学生情绪传染。两个事情加起来反证出姚同山的表态不是说错话,更可能是没“把紧关”,一不留神说出了真话而已。

  蒙牛的“真话”一下暴露了食品行业问题丛生的本质。国内食品监管标准的落后,国内质量管理部门的失位,才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主因。当监管和惩罚失效时,同价格下,造假和伪劣产品的成本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劣质食品就通过低价格开始在市场上驱逐品质优良的食品。最初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只出现在小企业非品牌产品里,最后,这种效果慢慢向大企业逐渐渗透,靠企业道德建立起来的质量防线必然会最终溃于一隅。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杜绝食品质量问题发生,要想让更多企业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自发地生产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必须得建立一个强力的制度,这个制度要在本质上形成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的动力,让生产“问题食品”的成本和代价变得高昂,生产安全放心的绿色食品成本低廉,只有这样才能从经济上杜绝企业生产伪劣产品的冲动。

  只要一天没在制度上形成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的动力,无论多大的食品企业迟早会栽倒在食品安全的这个门槛上。三鹿栽在三聚氰胺上、双汇栽在瘦肉精上,而蒙牛或许会栽在歧视国内消费者上,这都不是偶然。

  南方日报绿版评论员 张波

来源:中国网  张波 责编:陈芬燕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红商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网站不转载或自行采写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所定义之“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作为零售商业门户,红商网商报仅提供零售相关产业领域的商业信息,以更好地服务于零售商业。来源非红商网的,皆转载自其它媒体。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news#linkmall.cn或来源。
 相关阅读
·劣币驱逐良币,蒙牛的“错话”却藏有“真话” 2011年04月29日
·蒙牛再遇诚信危机 消费者声明拒喝蒙牛产品 2011年04月29日
·“喝蒙牛得癔症“好比“盯谁谁怀孕“ 2011年04月29日
·蒙牛再遭诚信危机 消费者声明拒喝蒙牛产品 2011年04月29日
搜索更多: 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