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新股再度遭遇滑铁卢,周四上市的庞大集团收盘大跌23%,首日表现在今年以来的114只新股中排行倒数第一。
如此大幅度的破发让人意外。就在昨天,国金证券发布的研报对庞大集团的上市定价还高企在49.8-53.4元间,指其市场空间广阔、规模效益突出、网点扩张将提振业绩等。之前国泰君安、光大证券也发布过类似的研报,最乐观的平安证券甚至看高至54.9元,而庞大集团的发行价为45元。
回顾今年,有43只个股出现首日破发。万得数据显示,在券商针对这些新股发布的250份研报中,有98份的定价区间下限高于公司发行价。换句话说,接近四成的券商研报对破发新股判断错误,认为其绝无破发的可能。这样看,券商的投研能力实属一般。
研究资源的投入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根据统计,64家国内券商平均每位研究员过去一年跟踪的公司数接近11家,其中华创证券人均研究公司数高达43.5家,中邮证券也高达24家,堪称“劳模”。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对于日均上市一只的新股研究自然无暇顾及,内容大多数都是照搬招股书中企业自说自话的分析。
新股研报普遍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明显的多头思维。在上述四家券商对庞大集团的研报中,投资要点清一色是在陈述企业的增长前景和竞争优势,国金证券和国泰君安只在研报结尾有数段关于企业风险因素的例行陈述,平安证券的风险提示居然只有28个字,而光大证券干脆就没有任何关于风险的内容。
事实上,庞大集团的破发早有先兆。19日公布的庞大集团网上中签率高达22%,创近十年新高。申购的投资者早已议论纷纷,害怕“中签”变成“中弹”,其后发布的国金证券研报却依然是积极看好的态度。
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作为改变“靠天吃饭”现状的主要发力点,投行业务向来受券商看重。去年上市券商承销业务收入合计达到104亿,同比增长近一倍,占总收入的比例也提升到12%。而上市公司(包括新股上市)就是投行市场中的主要顾客,券商们不太可能为了一些不受关注的新股研报,唱衰并得罪自己的潜在客户。
但问题是,券商研究分析的独立性呢?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呢?似乎都不是那么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