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品牌观察 >> 正文

  海信科龙近日成功挖来了两名三星高管。这对2010年业绩大涨的海信科龙来说无疑又是一大利好。然而却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样的局面只是假象。海信科龙繁华背后隐藏着企业整合的后遗症。

  科龙引入外籍高管

  三星方面相关负责人日前向记者表示,集团内部已经收到邮件,沈洙喆和李奎东这两名韩国籍高管已经离职,加盟海信科龙。

  据悉,沈洙喆负责海信科龙的冰箱业务,而李奎东则担任空调业务的副总经理,分管生产。对于引入人才的原因,海信科龙方面未能给记者正面回复,称人事变动要低调。

  整合矛盾凸显

  实际上,海信科龙人员震荡十分频繁。去年初从西门子离职的周小天接替王士磊,出任海信科龙总裁。这已经是海信接管科龙后的第四任总裁。同日,海信科龙主管空调业务的副总裁苏玉涛也被免职。“都是海信入主惹的祸。”一位知情人士如是说。

  2005年8月,科龙出现财务危机。随后,海信斥资6.8亿元完成对科龙的收购。科龙改名海信科龙。2009年,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海信将白电资产注入科龙,海信科龙成了海信集团惟一的白电运营平台。海信高层当时表示,希望这起家电业最大的收购案能产生1+1>2的效果。

  然而,结果恰恰相反。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科龙具备了广东企业的特征,有极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然而,海信这家青岛地方国企却保留着国有企业的特质。这使得两家企业在经营中矛盾不断。

  一位国内知名白电企业的高管也指出,海信以黑电见长,其黑电产品在国内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和拥护人群,所以海信一直以来都试图用黑电的营销方式去整合推广白电产品。但由于文化和营销手段上存在的差异,“老科龙人很不舒服,纷纷‘另谋高就’”。这位高管介绍。

  今年3月,科龙营销公司由广东顺德外迁青岛。科龙方面对外表示,此举意在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挥集团军整合作战效应。然而,有知情人士透露,是因为海信管理层和科龙人马存在整合矛盾,所以将营销公司迁回海信大本营。

  找不到竞争优势

  除了人事问题,海信科龙在变频时代却凸显落后形势。近日,ST科龙发布的年报显示,2010年,空调业务营收为59.79亿元,仅为格力的1/10,位列行业第五。 比较一下空调前五强的毛利率,格力已经达到了22.54%,其他3家企业的毛利率均维持在17%左右,而海信科龙却仅为11.67%。

  奥维咨询分析师韩昱指出,空调行业的竞争一方面靠规模,另一方面靠渠道。海信科龙的市场规模无法和这些企业相比;渠道一般分布在城市市场,而现在空调的增长潜力在三四级市场。这也是近年海信科龙连续走下坡路的原因。家电专家刘步尘则强调,市场的主导品牌肯定有核心竞争力,比如格力的工业品质、美的的技术创新优势、志高的高性价比等,而这些特质却在科龙身上看不到。“我们不清楚科龙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一个产品优势不明显的企业,市场地位肯定也逐步降低。”

来源:北京商报   责编:苏小小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红商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网站不转载或自行采写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所定义之“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作为零售商业门户,红商网商报仅提供零售相关产业领域的商业信息,以更好地服务于零售商业。来源非红商网的,皆转载自其它媒体。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news#linkmall.cn或来源。
 相关阅读
·建筑面积3万平米青岛海信环湾大厦奠基 2011年04月14日
·空调屡犯故障修不好 海信售后说是用户说醉话 2011年04月14日
·今年一号消费警示:海信电视频遭消费者诟病 2011年03月23日
·海信液晶电视画面“拖尾”严重 2011年03月22日
搜索更多: 海信 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