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品牌观察 >> 正文
92万投资仅收回4元 理邦精密股权转让疑窦丛生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1-04-20 红商网 评论 发布稿件

  正在等候上市的理邦精密(300206)近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还未了结,几年前的一笔股权转让又受到了市场质疑。在92万元和4元之间,理邦精密的创始人之一陆鉴良为什么有悖常理地选择了后者?对于这样一笔令人费解的股权转让,理邦精密为什么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提及?

  历史沿革含糊不清

  4月2日,《大众证券报》独家报道的《半数子公司营收为零 理邦精密被指粉饰上市》一文,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即将冲刺创业板的理邦精密,旗下子公司居然有一半营业收入为0;4月13日,也就是公司在进行网上申购的当天,理邦精密发布了重大事项公告称,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而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日,又有投资者向记者爆料称,理邦精密的招股说明书中,对于历史沿革问题的说明含糊不清,在此期间,发生了几笔有悖常理的股权转让。

  招股说明书显示,理邦精密的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8月2日的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下称“理邦有限”),到了2010年3月30日,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还写到,自2002年2月1日至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张浩、谢锡城与祖幼冬持续持有公司的股份。对于历史沿革,招股说明书似乎“惜字如金”。值得疑问的是,既然公司成立于1995年,招股说明书为什么不写“自1995年至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张浩、谢锡城与祖幼冬持续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令人费解的股权转让

  根据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出具的补充法律意见书,记者发现了前述投资者所指的几笔“有悖常理”的股权转让。

  1995年,自然人张浩、谢锡城、陆鉴良各以现金出资66.70万元申请设立理邦有限,注册资本为200.1万元,三人分别占公司股份的33.33%。

  2001年,张浩、陆鉴良、谢锡城与祖幼冬共同签署《股权转让合同书》,约定由张浩、陆鉴良与谢锡城同时分别以1元价格将所持理邦有限8.33%(合计为24.99%)的股权转让给祖幼冬,与此同时,由新老股东分别以现金出资25万元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300万元。

  2003年11月12日,陆鉴良与张浩、谢锡城、祖幼冬共同签署《股权转让合同》。陆鉴良将其持有的理邦有限11%股权以1元的价格转让给张浩,将其持有的理邦有限8%股权以1元的价格转让给谢锡城,将其持有的理邦有限6%股权以1元的价格转让给祖幼冬。本次转让后,陆鉴良不再持有理邦有限的股份。

  92万元换得4元

  按照上述股权转让,记者算了一笔账:1995年理邦有限成立之初,陆鉴良以现金出资66.70万元,到了2001年增资,他又拿出了25万元。也就是说,陆鉴良一共投入了约为92万元的现金,而在两次股权转让中,他仅仅换得了4元。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陆鉴良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看似有悖常理的股权转让呢?理邦精密在补充法律意见书中作了如下解释:对于2001年的首次转让,“祖幼冬与张浩、谢锡城、陆鉴良均曾任职于深圳市安科公司,在长期的合作中结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而且祖幼冬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三位股东分别将所持理邦有限8.33%的股权以象征性的1元人民币转让给祖幼冬。”;对于2003年的第二次转让,“管理层对未来公司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分歧,陆鉴良倾向于公司未来应专注研发;其他高管则认为公司应研发与营销体系建设并重,陆鉴良选择离开公司。”

  “两年之前还是‘良好的伙伴关系’,两年后就因意见分歧而各奔东西。变化如此之大,不是前后矛盾吗?”上述投资者质疑,“即使陆鉴良要离开理邦精密,也不至于将手中股份完全送给他人吧?”

  记者 钱呈

来源:大众证券报   责编:唐小婉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红商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网站不转载或自行采写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所定义之“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作为零售商业门户,红商网商报仅提供零售相关产业领域的商业信息,以更好地服务于零售商业。来源非红商网的,皆转载自其它媒体。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news#linkmall.cn或来源。
 相关阅读
·理邦精密曾因造假被取消投标资格公司诚信遭质疑 2011年04月19日
·理邦仪器上市前夜 专利官司被增加索赔 2011年04月19日
·理邦精密曾因造假被取消投标资格 公司诚信遭质疑 2011年04月19日
·理邦仪器专利门疑似同门内斗 2011年04月19日
搜索更多: 理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