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品牌观察 >> 正文
ZARA登上质量黑榜 监管不能再惯着洋品牌了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1-04-15 红商网 评论 发布稿件

  据《北京晨报》报道,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日前进行的一项比较试验中,ZARA、万宝路、暇步士等知名服装品牌上了质量黑榜,存在纤维含量虚标、掉色等问题……

  近来,国外名企“洋品牌”一件又一件高贵面纱被揭开,原来人们一直趋之若鹜、顶礼膜拜的大牌子,也并非不食烟火的完美仙子。尤其是两年“七进宫”的ZA R A,质量有问题不说,其傲慢的态度令消费者“伤不起”。洋品牌为何如此托大?对中国消费者的怠慢、推脱、敷衍,除了其自身的傲慢无礼外,中国市场监管机制的滞后以及消费者的盲目追捧、炫耀消费,“惯”出了洋品牌的“坏毛病”。

  监管不力,“惯”出了洋品牌的托大。为什么ZA R A七次身陷“质量门”却依然毫发无损?为什么没有任何挽回补救措施却照旧营业?为什么曝光产品质量问题的不是媒体就是消费者协会而不是相关管理部门?太多的为什么,反衬出监管不完善造成的执法不严。

  国内品牌的羸弱“惯”出了洋品牌的蛮横。在全球经济市场竞争的时代里,国外大品牌依仗着资金、技术、管理的先发优势,在我国市场上攻城略地。而我国的民族品牌,除了几个较大的牌子,大部分还处于探索和起步的阶段。正是由于国内品牌竞争力的弱势,使得国外洋品牌更加在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里翻云覆雨。“打铁先得自身硬”,什么时候自主品牌有了更强的竞争力,才能让国外“洋品牌”低下傲慢的头颅。

  消费观念不成熟,“惯”出了洋品牌的高傲。近年来,随着“丰衣足食”的中国人消费观从温饱型转向享受型,一些消费者也出现了盲目崇拜名牌,非名牌不买,不是名牌不用的畸形消费观。君不见,中国奢侈品消费占据了全球1/3以上的市场,而且中国市场的奢侈品,价格普遍比国外高20%以上。其实一些牌子的产品,根本就是产自国内,到国外贴个牌子,转回来就成了一些人眼里的高档货。国人这种不成熟的消费理念,间接地助长了洋品牌的“脾气”。希望一桩桩“质量门”能够唤回国内消费者成熟、理性的消费心态,提高权益保护意识。

  总之,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横行”,是由于市场环境的整体缺陷造成的,不是一方面的因素。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良好竞争力的国内品牌,树立起成熟理性的消费观念,才能形成“洋品牌”与“土品牌”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才能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真正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

来源:千龙网   责编:陈芬燕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红商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网站不转载或自行采写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所定义之“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作为零售商业门户,红商网商报仅提供零售相关产业领域的商业信息,以更好地服务于零售商业。来源非红商网的,皆转载自其它媒体。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news#linkmall.cn或来源。
 相关阅读
·消费者指责ZARA质量中外有别 2011年04月15日
·ZARA外标牛皮实为绵羊皮 2011年04月15日
·ZARA两年七上黑榜 没有采取任何退换货处理措施 2011年04月15日
·ZARA布料名不副实 2011年04月14日
搜索更多: Z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