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品牌观察 >> 正文

  这一定会成为中国汽车商业史上的闹剧。

  锦湖轮胎召回事件,难以避免的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最大的丑闻,虽然这家轮胎制造商对问题轮胎进行了召回,开启了中国汽车轮胎召回的第一次,但这绝对不是事情的全部。此说的前提是,如果锦湖轮胎的召回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根据事情的裁判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自2011年4月15日起,使用锦湖轮胎天津工厂轮胎的三家整车制造商开始召回。受此事牵连的三家整车制造商分别为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以及长城汽车,它们总计召回的车辆为7.55万辆。这个数字基本就是锦湖轮胎需要召回的轮胎的总量了。这也就是整个事件最直观的结果。

  不过,从消费市场的常识判断,锦湖轮胎此次的召回有两个备受质疑的地方,一是天津工厂的产量与召回量之间的比例过低,一是生产不合格轮胎的时间大多在节假日。至少,这两点是在市场层面最受质疑的地方。但是即便如此,无论是锦湖轮胎还是在整个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都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当然,这发生在消费市场的要求是合理的前提下。

  依照目前的形势,这件事情的重要疑点还有:锦湖轮胎需要召回的轮胎是否只有这三家整车制造商在使用,这一问题有两个指向:一是如果还有其他的整车制造商在使用,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召回的序列之中,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超出了使用问题轮胎的范围;一是为什么消费市场大多不愿相信锦湖轮胎发布的结果。这两个指向可以合并成一个结论,那就是诚信在中国汽车市场是否还存在。这是锦湖轮胎召回事件给中国汽车市场提出的问题,显然锦湖轮胎无法回答这一问题,或者它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了回答。

  回到锦湖轮胎问题爆发之后而这家轮胎制造商第一次表态时,它认为央视曝光其生产的轮胎有问题的“说法并不准确”。这在一定程度是对央视的驳斥,锦湖轮胎并不愿意承认问题的存在。那么为什么稍后锦湖轮胎又对轮胎进行了召回。

  在否认与召回发布之间,裁判何在?从我获得的信息看,这一段时间是中国汽车市场潜规则起作用的时间。在召回与否的问题上,利益成为最重要的裁决者。暂且不论锦湖轮胎问题被曝光的原因,仅是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清晰的呈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规则。

  现在,锦湖轮胎在召回本身开始做文章,包括在北京等设立召回点等。既然现在呈现出来的不是事情的全部,那么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进行装饰,目的值得怀疑。在美国汽车市场,福特与普利司通的世纪轮胎大召回事件,使得两大家族反目,这可以看作是召回的代价,而在中国却是30万条轮胎。

  把这件事情放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看,一边是专家与学者批评中国的汽车召回制度,一边是有大量的机构与个人代表中国普通的消费者表达诉求。现在看来,这种状况还会继续存在。可以看到即便中国对现在的召回制度进行完善,使之在制度层面更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现实层面它也不可能做到。至少,在目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做到的可能性极小。

  如果锦湖轮胎召回事件不把完全的过程以及真相告知天下,那么这是对中国汽车现有汽车召回制度最大的嘲弄,也是对以保护消费者名义发起对锦湖召回本身最大的讽刺。规则的丧失,意味市场的畸形。后续发生质量问题的整车制造商与锦湖轮胎等配套商,完全可以超越锦湖轮胎的操作模式,把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实际权益弃之不顾。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召回,原本就有诸多模糊与可疑之处,锦湖轮胎给这种糟糕的状况赋予更加华丽的外衣。至少,在应对召回事件上,可以形成一套可以称之为“锦湖模式”的操作守则。召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各方有利可图。而这些并没有写在召回制度的规定之中,但它却是中国汽车召回最真实的写照。

  已故中国台湾学者柏杨在1980年代把中国文化称为酱缸文化。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定义仍不过时。在中国汽车市场,酱缸汽车文化还是最重要的文化。锦湖轮胎的召回事件,就是这种酱缸现象最有力的证明。

  所以,中国汽车的第一次轮胎召回可以成为酱缸锦湖。(付辉)

来源:21世纪网   责编:唐小婉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红商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网站不转载或自行采写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所定义之“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作为零售商业门户,红商网商报仅提供零售相关产业领域的商业信息,以更好地服务于零售商业。来源非红商网的,皆转载自其它媒体。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news#linkmall.cn或来源。
 相关阅读
·上千车主向锦湖维权 多少逝去生命可以召回 2011年04月14日
·锦湖轮胎于15日启动“国内轮胎召回第一案” 2011年04月13日
·利益驱动铤而走险 锦湖品牌命悬一线 2011年04月11日
·锦湖命悬一线 召回轮胎或只是冰山一角 2011年04月11日
搜索更多: 锦湖